人民网北京5月15日电(邓洁、刘宁、张文捷、彭昱凯)“你们是中国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希望你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回信的消息让中亚留学生开心不已!
“太高兴了!”得知这一消息,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若贺曼难掩心中的激动,“我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的时候心里虽有所期待,但是没想到真的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
若贺曼说,自己来中国留学得益于中土联合招生项目。正如习主席回信中所言,“我本人就是中国与中亚友好关系的受益者。”
一直以来,中油国际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公司与土库曼斯坦保持着良好的油气合作。为履行社会责任,年起,中油国际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推出合作项目,在土库曼斯坦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到中国石油大学留学,希望帮助该国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每年派专人去土库曼斯坦开展招生工作,选拔当地优质生源。其中不乏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年,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英语等学科的笔试、口试,有15名土库曼斯坦高中毕业生被选拔到中国留学,若贺曼就是其中之一。
来中国之前,若贺曼不懂汉语,“只听说过孔子、成龙,还有长城、兵马俑、中国茶”。到中国之后,他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开始不断钻研。
汉语预科、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企业管理硕士……一路走来,若贺曼在中国已经生活13年了,他也从16岁的少年变成新生眼中的“过来人”。
因为中文过硬且熟悉学校管理体系,若贺曼还承担了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走在校园里,不时有熟人和他打招呼。“这里的留学生基本都认识我。”
然而很难想象,13年前初到中国时,若贺曼还有些“社恐”。“小时候我很内向,不像现在这么开朗,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在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下,若贺曼开始学会自我调整,逐渐融入新的环境。
若贺曼很热心学生工作大概也源于此,他说:“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刚到一个陌生环境会遇到哪些困难,所以也希望别人通过我的帮助,能避免我曾经遭遇过的难处。”
提起中国菜,若贺曼赞不绝口。“中国的美食太多了,口味多样。”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他的口味变得无辣不欢。
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学习的节奏。若贺曼暂时回到祖国,但内心却一直惦记着学校。当他看到同学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