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了不起的比赛让清华人如此在意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2840/

暮春时节的清华园,三道黑色身影从三教飞奔而出,横穿学堂路冲向四教门口一位正在到处张望的年轻女士身旁,并与她紧紧相拥。

被微风轻拂起的发丝诉说着她们雀跃的心情,这几位激动兴奋到完全没有“形象包袱”的女教师,其实也是许多清华师生心中的偶像。

她们分别是北京市教学名师、首届清华大学新百年教学成就奖获得者、体育部教授赵青;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建筑学院副教授郑晓笛;第三十三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让这三位在教学上颇有建树的清华教师奔赴而来的,是刚刚参加完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下简称“全国青教赛”)决赛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梁思思。

就在四人百感交集之时,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公管学院副教授梅赐琪也一路小跑赶到现场。作为“四教练天团”的一员,因为主持会议未能和其他三位老师组团围观比赛的他,利用间隙时间在线观看了梁思思的比赛实况。此刻,每个人发自心底的笑容和赞美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梁思思表现的肯定。

一天之后的全国青教赛总结大会现场,四教练的自信得以印证——梁思思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这场有多所高校的近50万名青年教师报名、通过层层比拼角逐出来的国家级赛事的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那个美好的下午,光线从白杨枝叶的缝隙间静静流落在他们身上,时间仿佛定格在这一刻。而在这动人画面的背后,是同一个目标的指引,让他们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集体记忆。

人们用20分钟可以为世界带来什么?如果是13个月呢?又或者,是整整20年?下面让我们通过几段不同的时间尺度,一起走进梁思思以及更多清华教师与青教赛的故事。

梁思思(中)与“四教练天团”

19分58秒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讲义已上传至网络学堂,谢谢大家,下课!”讲台上的梁思思,从容地向面前的“学生”——本届全国青教赛文科组的评委们和摄像头另一端的线上观众微笑、鞠躬,并用余光扫了一眼计时器,“19分58秒,提前2秒”,此时的梁思思,已经稳操胜券,这2秒正和自己的“课堂设计”毫厘不差。

全国青教赛设置有文科、理科、工科、医科、思想政治课专项五个组别,要求每名选手提前准备16个学时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对应的PPT。决赛阶段,选手将现场随机抽取一节课程,进行1个学时(20分钟)的模拟教学并撰写教学反思,然后由评委分别进行打分。

梁思思抽到的是她准备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的第一讲——导论课。导论课虽然对于没接触过这门课程的评委来说,可以带来更为宏观的印象,但是也更加考验教师的总结与创新能力。

在检录区等待时,梁思思难免有些紧张,她反复检查电脑和讲稿,暗示自己注意仪态。上台前,来为她别话筒的学生志愿者突然对她说,“老师,我要抱你一下!”,然后给她来了一个温暖的拥抱,这让梁思思非常感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呈现,不能辜负大家。”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梁思思已经完全代入了自己教师的身份。

梁思思进入赛场前

20分钟的课程,秒,每1秒讲到哪里,梁思思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整堂课的节奏张弛有度、脉络清晰,梁思思语调温柔又极具感染力,引导“学生”去丰富的案例中解析城市设计的不同策略,她还巧妙地采用了磁贴画和拼插积木作为教具,使类似“上空开发权”这样的抽象空间概念变得直观可感。梁思思回忆到:“当时通过眼神交流,我注意到评委的思路是跟随着课堂节奏的,所以就更有信心了”。

梁思思在比赛过程中

梁思思从西方城市设计的流派和理论讲起,引出城市设计中美学秩序、城市功能和公共政策这三重导向,最后回归到对于本土城市问题的探讨。在结尾处的一张PPT中,她通过对比中美两国过去年的城镇化曲线,体现出中国城市的急速发展以及伴随而来的巨大挑战,“这是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将贯穿16讲的一个核心话题,所以我在导论课中就将它提出来,让学生可以更加鲜明地理解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转变,以及规划师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于我而言,比赛绝不是一种表演,我准备的16讲就是真实清华课堂教学中的16节课,相比之下,它可能只是少了一点讨论,或者一些视频展示。”梁思思说,把原本45分钟的课程压缩为20分钟,需要更精心的设计和凝练,让课堂成为一个完整的链条。秉持着“内容为王”的理念,在这20分钟里,她真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jbjb/10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