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赛事活动交通保障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交

<

原创交通所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分别于年9月15日至9月27日、10月22日至10月29日在陕西省成功举办。作为国家级重要体育赛事,期间出行人数庞大,交通服务要求高,交通保障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项目组,于年9月启动十四运会交通保障技术支持工作,编制“总体方案+专项方案”等全系列成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为交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特推出系列文章,围绕十四运会交通保障工作的开展,介绍涉及大型赛事的交通保障全系列内容,分享工作思路及经验,以期与同行共勉。连载之一为提纲挈领的总体方案,连载之二、三、四及五是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针对某一特定活动类型或特定功能需求进行的专项方案的总结说明。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交通运输保障总体方案(西安赛区)》、《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交通运输保障总体方案(西安赛区)》是对十四运会、残特奥会西安赛区交通保障的总体规划,方案依据《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交通服务标准》等相关上位要求,结合服务对象规模、驻地布局、场馆布局、赛程安排等,预测赛事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研究制定十四运会、残特奥会西安赛区相关服务对象交通保障方案,明确各服务对象交通保障策略、服务方式、线路运行组织、运力配备,以及相关保障要求,为十四运会、残特奥会交通运输保障总体工作系统化、模块化、标准化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提前布局、系统谋划、全过程参与,制定全方位保障方案护航十四运会

1.分类分级,统一标准,明确赛事保障范围

十四运会交通保障对象共包含17大类人群,根据各服务对象保障工作责任主体,总体方案重点研究制定了与赛事相关的8类服务对象的交通保障方案,具体包括:参赛运动队、技术官员、注册记者、赛会志愿者、特邀嘉宾、市执委会各类工作人员、自组织观摩团、赞助商。

根据《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交通服务标准》,结合赛程安排,十四运会个人专车和班车交通服务时间为年9月1日-9月30日,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配置不同服务水平的专车和班车。公共交通免费服务时间为年9月1日-10月31日(含残特奥会)。

2.公交优先、赛事优先、节俭优先,保障出行畅通

西安市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络系统等各项交通基础设施为赛事交通保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然而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也为交通保障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西安市城市地面交通长期以来拥堵情况严重,在十四运会举办期间恰逢旅游旺季,赛事出行、旅游出行、日常通勤出行相互重叠导致交通保障难度大,此外,部分场馆距离全运村超过50公里,参赛群体出行距离长。

基于西安市城市交通及赛事基础条件,借鉴其他大型体育赛事交通保障经验,提出了三大保障策略:一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系统来保障观赛出行;二是赛事专用道系统主要依托高快路网体系构建,保障涉赛运行便捷、减少穿越城市中心拥堵路段;三是节俭办运,倡导共享服务,利用市场化手段提供服务,充分利用既有交通设施。

十四运会西安赛区场馆及对应比赛项目分布图

3.分类施策,识别需求,聚焦重点,个性化服务赛事出行

(1)参赛运动队:交通服务内容包括抵离交通服务、集体项目和非集体项目比赛/训练/观赛交通服务、开闭幕式交通服务,主要采用从运动员村到场馆的“点到点”直达的服务方式,其中,集体项目比赛/训练/观赛以预约专用车辆提供服务,非集体项目比赛/训练/观赛以循环班车提供服务,抵离以定点班车和预约专车相结合形式提供服务。

(2)技术官员:交通服务内容包括抵离交通服务、竞赛场馆工作出行服务、酒店至技术官员村接驳服务、专车交通服务、开闭幕式交通服务,主要采用从技术官员村到场馆的“点到点”直达的服务方式,竞赛场馆工作出行以预约出行方式提供服务,抵离以定点班车提供服务。

(3)注册记者:交通服务内容包括抵离交通服务、竞赛场馆采访出行服务、专车交通服务、开闭幕式交通服务,主要采用从媒体村到场馆的“点到点”直达的服务方式,对于位置邻近场馆,开行串联场馆的共享线路,竞赛场馆采访出行以循环班车提供服务,抵离以定点班车提供服务。

(4)市执委会工作人员、赛会志愿者:交通服务内容包括市执委会工作人员通勤出行服务、志愿者竞赛场馆工作出行服务、志愿者抵离地点工作出行服务、志愿者酒店转播工作交通服务、开闭幕式交通服务。市执委会工作人员和赛会志愿者出行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对赛会志愿者公共交通出行不便捷的目的地,增设班线服务。

(5)自组织观摩团与赞助商:服务方式为市场化有偿交通服务。

(6)特邀嘉宾:服务方式为专用车辆服务。

4.多车型统筹配置,按需调配,满足高峰出行需求

根据十四运会赛事期间出行需求测算,赛事高峰日配置车辆总计约辆,各类大型活动中开幕式配置车辆总计约辆。赛事保障车辆类型包含大巴车、中巴车、商务车、轿车、公交车等。针对每项比赛,还具体细化了各类服务对象不同出行需求的线路安排、车辆配置规模、发车方式等,为运力筹备和赛事车辆排班计划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联合技术团队与组委会交通保障部、市执委会交通保障部讨论赛事运力安排

联合技术团队与西安交研中心、西旅集团对接赛事运力安排

5.设施、人、车、联络机制多方协同,风险预判,制定全方位保障策略

(1)规划布局交通场站,指导交通设施落实工作

赛事期间规划布局全运村驻地停车场(运动员村停车场、技术官员村停车场、媒体村停车场)和4个外围临时停车场为主要交通场站,为各类保障车辆提供停车场设施保障;并细化了交通保障设施配置要求,包括设置保障车辆进出通道、上落客区、停车区、驾驶员休息用房、调度用房、车辆消杀区域、监控等,以指导各服务对象驻地、各场馆交通设施落实工作。

(2)落实人、车筹备工作,提出各环节工作要求

为指导赛前车辆及人员等筹备工作,保障驾驶员和车辆达到赛事保障要求,从专用车辆驾驶员招募及培训、车辆性能检查与消杀、车辆能源供应、备用车辆和人员证件管理、车辆故障应对处置等方面细化相关要求,确保车辆在运输服务期间顺利、安全运行。

(3)建立指挥调度体系,完善信息联络机制

为确保各项交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需要搭建顺畅的交通保障指挥调度系统,按照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及活动工作需要,由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成立“十四运交通组织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十四运会交通组织保障工作的安排部署,并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赛事交通保障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指挥部下设7个执行中心,负责具体落实预警监测、综合协调、线路保畅、运力保障、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和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

(4)结合赛事特征识别风险,提出风险应对方案

大型赛事出行人群数量大,客流会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较大冲击,需要在做好不同服务对象交通保障的同时,将赛事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结合本次赛事特征,识别分析了包括涉赛道路拥堵风险、疫情防控风险、交通事故风险、恶劣天气风险等风险节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和要求,从而指导预防化解交通突发事件风险,消除交通突发事件和潜在隐患。

二、周到服务满足残特奥会特殊需求,制定残特奥会保障方案实现无障碍出行

残特奥会交通保障方案区别于十四运会之处在于,重点研究了乘坐轮椅的运动员各类出行的交通保障,细化了乘坐轮椅的运动员抵离以及从驻地往返运动员驻地、场馆的分级、比赛、训练等的无障碍交通服务保障方案。在保障车辆安排上,为乘坐轮椅的运动员出行配备了低底盘无障碍车辆,并以预约专用车辆方式提供服务。此外,还特别提出了无障碍服务设施、车辆和人员的相关保障要求,全方位保障各类参赛人员快速、便捷通行。

联合技术团队与交通保障部孙指挥长、西安交研中心讨论总体方案

清华同衡郑筱津副院长、西北分院吴淼常务副院长在西安现场开展十四运会工作交流

王江燕、金砚铭等专家指导交通保障工作

黄伟、王江燕带领联合技术团队对接省组委会交通保障工作要求

西安市执委会安保组交通保障部、西安市交通运输局、西安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在十四运会、残特奥会交通保障总体方案及系列专项方案编制过程中对联合技术团队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西安旅游集团在交通保障运力安排上通力协作,保障了方案的科学性、落地性。特别感谢西安市执委会安保组交通保障部孙见林指挥长,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朱峥艳处长、西安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李都厚主任、董秀萍处长、颜建强处长、魏迎涛,西安旅游集团王黎经理等对联合项目组给予的指导、支持与帮助。

重大赛事活动交通保障系列

系列预告,敬请期待

连载之二:时空分离,精细组织——大型活动交通保障方案设计

连载之三:交通出行手册,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交通引导,保障出行

连载之四:交通运行压力测试与交通政策研究

连载之五:赛事交通保障暨应急综合演练

项目组成员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伟万勇山胡婷修高群邢家龙边梦依王楚惟杨耀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

王江燕金砚铭陈素平王昊江思源谢云侠毕翎王晓伟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宋瑞涛朱凯王思颖张启鑫李锋庄义斐李梁李冰

相关链接

原标题:《重大赛事活动交通保障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交通保障总体方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jbjb/10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