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陆钦池
在生死学与临终关怀系列讲座第12讲中
为听众介绍了生命末期的身体变化
及关于癌症防治应该了解的应对之道
文末有获取讲座录音的方式
↓↓
生命末期最常出现的症状
首先陆医生为大家简要介绍了病人于生命末期,身体常会出现的一些症状,如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忧郁、焦虑、意识混乱、恶心或呕吐等。75%的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周会面临两个以上这些症状。而濒死的病人常出现心理社会症状却往往没有适当地评估或处置。大部分的研究涵盖了抑郁和焦虑(或相关的焦躁、担忧或易怒),很少评估失落、悲伤、隔离、性功能障碍、自我概念紊乱、孤单及照顾者负荷的顾虑等议题,然而这些议题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身体症状。George等人()指出,安详地死亡会被焦虑和孤单的感受干扰。
随后,陆医生以台湾赵可式教授《安宁伴行》一书为参考,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有关濒死过程的早期、晚期症状及处置建议。
感觉与知觉
早期症状
理解及推理的能力受损,病人会有清醒或混淆交替出现的现象。若病人有看到某个已往生的人或甚至与之对话等幻觉出现,也是正常的。
建议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这些症状是正常濒死过程中的一部分,让他们放心。鼓励家属在与病人会谈中寻找病人临死觉知的迹象,如地点的描述、象征性的梦、要去旅行等。记得要为病人提供安全措施,如床栏等。也要有人坐在病人旁边守护,以免意识混淆时发生危险。切记病人在死亡的当下还有听觉,要趁此机会赶紧把还没跟病人说的话说完,并向病人道谢、道歉、道别。
晚期症状
失去知觉,眼睛半开,瞳孔对光线无反应,听觉仍有,但会渐渐地丧失。
建议
提供整体照护,包括处理大小便失禁。由于听觉为最后丧失的功能,所以要善加利用,鼓励家属轻声细语地和病人讲话。
循环呼吸系统
早期症状
呼吸速率变快,心跳弱而快。周期性的呼吸暂停,或呼吸暂停与快速呼吸交替进行。无力咳嗽或无法有效清除分泌物而造成的“死前咯咯声”。
建议
确认病人是否舒适,减少或停止静脉点滴,使病人稍微脱水,以减轻病人负担。让病人侧卧及床头抬高,几乎不需要抽痰,若真需要,就抽嘴巴、喉咙、鼻咽,抽吸管不要深入气管,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晚期症状
病人心跳速度加快,收缩的强度减少,心律变得不规则。触碰病人时,会觉得很冷,病人会冒冷汗。鼻子的尖端、指甲床、膝盖开始发绀,四肢末梢可能会出现紫色与斑点。
建议
向家属解释此为正常濒死过程的现象,时常换床单及温水拭浴,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肾脏/泌尿系统
早期症状
尿输出量减少,有时会尿失禁或尿滞留。
建议
使用导尿管和/或使用尿布垫。
晚期症状
突然会解出大量尿液。
建议
仔细评估尿储留,病人表现烦躁时,有可能是因尿储留所引起,必须插倒尿管引流出储留的尿液。
临终脱水
鼻胃管及静脉点滴会加重负担,造成水肿。英国的安宁疗护机构会去除鼻胃管及静脉点滴,让病人稍微脱水,称为临终脱水。临终脱水可能导致诸多症状:意识混乱,坐立难安,谵妄,肌肉阵挛,痉挛,便秘,恶心和呕吐,降低肾丝球过滤率(可能为肾脏衰竭所致),出现褥疮溃疡,血压收缩压比正常高,休息时心搏过快,丝脉(微弱),口感、许多的舌沟,微血管回填变慢,姿势性低血压变化,体温升高,体重降低,深部肌健反射降低,颈静脉扁平。照护措施方案着重脱水在相关症状中所扮演的角色。药物可造成干燥如鸦片类、抗胆碱剂和利尿剂、抗抑郁药。缓和照护中补充水分是为舒适并非矫正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遗体护理
精神面
引导病人感恩,忏悔,放下
引导家属向病人让病人宽心祝福的话
让家属最后一次亲自照顾病人的机会
协助家属度过急性哀伤期
实务面(遗体护理的步骤)
移除身上的管路
用温水擦身
穿上干净衣服或寿衣
鼻胃管需反抽后再拔,洗净脸鼻及口腔护理
若眼未闭,帮助合眼
若口未闭,假牙装上
梳头,戴假发或帽子
协助将遗体移至推床上,依宗教信仰,习俗移灵
送至电梯,向遗体及家属一鞠躬告别
医院或安宁疗护病房会设立往生室、瞻仰室、惜别室等功能性空间,方便亲属为临终者安排助念等送别方式。
关于癌症,你应该知道的
随后,陆医生为大家介绍了针对癌症末期病人功能状态与身体状况的评分方法。
KPS量表
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越能忍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因而也就有可能接受彻底的治疗。一般认为Karnofsky80分以上为非依赖级(independent),即生活自理级。50~70分为半依赖级(semi-independent),即生活半自理。50分一下为依赖级(dependent),即生活需要别人帮助。大于80分者术后状态较好,存活期较长。
PS量表
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以2分为例,则能耐受肿瘤的症状,生活可以自理。若是3分,病人卧床时间超过50%,身体已经无法接受化疗。所以对于癌症病人来讲,这两个评分方法很重要。
癌症的发病率
中国的癌症发病率现在在世界上其实是排在近70位,事实上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的20个国家都是欧美的发达国家。因为癌症发生最大的风险因素不是大家想象的空气污染、转基因食品,而是寿命。无论男女,当超过55岁以后,癌症发病率就开始指数性地上升。现在上海平均寿命为80岁以上了,所以是处在发病率的顶端。
而鼻咽癌、胃癌、宫颈癌、食道癌、肝癌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都比发达国家高,它们被称为穷人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不是年龄,而是环境。比如中国不实行分餐制,所以经常交叉感染。宫颈癌是源于HPV的感染,筛查做得不好,也导致非常普遍。食管癌主要是因为喜欢吃烫的东西。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65度以上的饮品定义为致癌物。而肺癌目前是中国的第一大杀手,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是所有癌症里面最多的。中国占了世界1/5的人口,但是有1/3的肺癌患者都在中国,因为中国有全世界1/3的吸烟人口。
体检对癌症发现到底有没有用?
体检虽不能发现所有癌症,但是常见的鼻咽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等10种癌的发病占到所有癌症的80%以上,现有的医学手段完全可以很早期就发现它们。而用胃镜检查食管和胃,结直肠镜来检查结直肠,是目前的金标准。只要检查没发现异常,一般情况下胃镜每3年,结直肠镜每五年一次就可以了。其他诸如乳腺和甲状腺这类较表浅的器官,B超就可以完成任务了,但是B超操作人员的技术非常重要。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防癌非常重要
确凿证据表明,40%的癌症病例是可以预防的!年5月24日,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了迄今为止关于生活方式和癌症预防的最全面和权威报告。该报告介绍了关于饮食、营养、体重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是如何影响癌症风险的最新研究。
1、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
每天至少提供30克纤维食物,多吃全谷物,例如糙米,小麦,燕麦,大麦和黑麦等。多吃蔬菜,水果和豆类,如扁豆等。
2、减少红肉、加工肉类等摄入量,适当使用乳制品。
红肉、加工肉类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广式咸鱼增加了鼻咽癌的风险。而乳制品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3、食品的保存和加工
通过腌制保存的食物会增加胃癌的风险。建议限制红肉,并且要少吃加工肉类。
4、水、茶、咖啡
饮用水中的砷增加了肺癌、膀胱癌和皮肤癌的风险。而适量饮用咖啡和茶,可以减少罹患肝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5、限制酒精
摄入酒精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鳞状细胞癌)、乳腺癌(绝经前和绝经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一天三杯或更多的酒精饮料(45克或更多)增加了胃癌、肝癌风险。
6、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结肠癌、乳腺癌(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剧烈的运动减少绝经前和绝经后乳腺癌,例如跑步或快速骑自行车。
7、肥胖和体重增加
成年后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患心脏病、口腔癌、胰腺癌、胆囊癌、肝癌、结肠直肠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等风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