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IESO)中,中国代表队喜获佳绩,NTFI和ELSI两个团队项目均获得金牌,其中ELSI项目中国代表队获得第一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征这一国际赛事的中国代表队共有8名高中生组成,其中3人来自青岛,分别为青岛一中毛从越、青岛九中王子彤、青岛五十八中曾彦森。
中国代表队8名队员中,青岛占到了3席。左一毛从越、右二王子彤、右一曾彦森。
据了解,第十五届国际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于8月31日落幕,竞赛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在为期7天的赛程中,3名青岛学子表现惊艳,毛从越获两金一银一铜,王子彤获两金一铜,曾彦森获两枚金牌。
高效备赛
同时兼顾奥赛和校内学习
9月2日晚上,带着两金一银一铜的战绩,青岛一中毛从越从北京返回青岛,结束了“地球科学奥赛之旅”。从预赛、决赛到集训队面试,再到最后代表中国出征国际赛,毛从越一直表现稳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地理甚至不是毛从越的高考选考科目。“我在地理方面稍微有点研究,各方面都有涉猎,跟其他同学相比,可能底子稍微厚一点。正好去年9月份,学校组织地理科学奥赛校内选拔,我算是搭了顺风车,顺利入选了。”毛从越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就对地质、天文、大气等领域知识比较感兴趣,而这些都在地球科学奥赛考察范畴之内。
因为疫情原因,原本定于年11月份举行的国内预赛反复延期,最终推后到了今年4月份举行,原本打算“速战速决”的毛从越也不断调整心态。“我原本计划速战速决,一开始知道延期,我也想这可怎么办?后来一想,延期也挺好的,让我准备起来更加从容,毕竟地球科学奥赛涵盖的内容非常多,这样我可以一点一点看,也不会占用过多校内时间。”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二同时备战比赛,毛从越将效率发挥到极致,每天中午饭后的间隙、晚上放学之后的短暂时间,他都用来备战奥赛。就在这样的兼顾和高效中,毛从越看完了《普通地质学》《大气学与生活》《矿物学》《海洋科学概论》《遥感导论》等大学教材。
收获满满
赛场上感受科研魅力
今年7月份,毛从越奔赴北京,与其他7名队员一起,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吴泰然教授的带领下,在北大开始备战国际赛事。整个暑假,毛从越说自己“不是在北京,就是在去北京的路上”。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奥赛以解题为主,毛从越他们要参加实地考察等项目的培训和备战,测量、勘探、建模、全英文汇报,全方位考查各代表队的综合实力。虽然远在北京,青岛一中的老师们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