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清华大学的冬奥会OFA志愿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子倩)国际奥委会荣誉委员猪谷千春的离京日期,最终确定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次日。这也意味着,作为猪谷千春在京“专属助理”的张天宁,很快将结束她在冬奥闭环内的志愿服务旅程。回顾过去近一个月的“助理”经历,张天宁认为自己不负使命,做到了以青年之姿态为冬奥盛会贡献一份力量。张天宁来自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是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大家庭助理”(OFA)岗位上的一名青年志愿者。此次清华大学共有名师生参与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在OFA岗位上的就有人,主要负责协助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委会官员解决日程、交通、翻译等问题。对于大多数OFA志愿者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与“奥林匹克”相关的人与事。他们在燃烧自己、温暖冬奥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竞技场外超越输赢的奥运精神之所在。他们以自信洒脱的姿态,为“奥林匹克大家庭”送去东道主的关怀,也带着收获的善意与理解奔向下一段青春未来。从“客户助理”到“中国友人”与“助理”身份相对应,OFA志愿者将服务对象称为“客户”。正式上岗前,张天宁陆续经历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和考核,并在2月1日(大年初一)接到了“客户”猪谷千春的“激活电话”——那天正好是张天宁的生日。今年91岁高龄的猪谷千春是日本前高山滑雪运动员,曾获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银牌,也是首位获得冬奥会奖牌的亚洲运动员,年加入国际奥委会工作至今。“猪谷先生就像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个缩影,我十分敬佩猪谷先生为奥林匹克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张天宁说。在3周的朝夕相处中,张天宁陪同猪谷千春走遍了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所有竞赛场馆和冬奥村,还在他的主动提议下旁观接受媒体专访,闲暇时听他分享日本的家庭生活。告别在即,猪谷千春送给张天宁一张签名照片,上面写着:“送给我新的中国友人”。张天宁(左一)陪同国际奥委会荣誉委员猪谷千春(右一)接受媒体采访。(受访者供图)见到芬兰奥委会秘书长米科·萨洛宁之前,清华大学探微书院的刘政佐有过很多设想,包括曾担心北欧人是否会不易亲近。但事实并非如此。见面没多久,两人就会在一天行程结束后用对方的语言互道感谢,刘政佐还在萨洛宁的耐心帮助下寻回自己意外遗落的手机。这种“双向奔赴”,让刘政佐重塑了对志愿岗位职责的理解。他说:“原来,‘助理’不只是想方设法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更要把‘客户’当作朋友和亲人,将心比心地为‘客户’着想,这样便能收获一段彼此关怀、令人满意的合作关系。”刘政佐将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当天送别萨洛宁,他希望在告别之前与“客户”再聊聊各自爱好和中芬交流。不是所有事情都像志愿者最初设想的那样进展顺利,那次在高山滑雪中心临时接到防疫任务,一度让来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的江盛盈感到有些无措。当天,江盛盈和几位国际奥委会成员一起,在延庆赛区的停车场等待是否要将“客户”接回北京的通知,虽然等待时间很长,但“客户”非常理解和配合相关防疫要求,还反过来一直关心安慰江盛盈,最终顺利完成了交接。这让江盛盈感到温暖和感动。成为“更团结”的一份子,我骄傲!回想这段时间的工作,张沛霖的所有感受都与他的“客户”有关。作为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张沛霖服务了包括匈牙利奥委会主席、白俄罗斯奥委会秘书长在内的多位官员。在他看来,与“奥林匹克大家庭”相处一个月,最美好的事情在于获得认可,“‘客户’的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届冬奥会,所有的暖心互动,串联起了以“更团结”和“向未来”为内核的冬奥故事,刻画出了体育精神的同心圆。“远来皆是客”,这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徐昌铭担任OFA志愿者期间一直坚持的工作原则。他的“客户”来自冰雪运动强国斯洛文尼亚,为配合服务对象的行程,徐昌铭在整个冬奥会期间不断往返于北京和张家口赛区之间。20多天的努力,换来了“客户”的称赞——“我从年开始参与奥运会相关的工作,你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助理之一”。开幕式当晚,江盛盈再次遇见曾到访过国家会议中心OFA办公室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初次见面时,江盛盈曾向巴赫介绍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并送上了清华大学的明信片;作为回礼,江盛盈当时收获了一枚象征友谊的爱心徽章。再次见面时,江盛盈大方地向巴赫展示了配挂在志愿者证件上的那枚爱心徽章。她说:“巴赫主席对志愿者的鼓励,成为我在冬奥志愿服务工作期间的力量源泉。”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江盛盈(左)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合影。(受访者供图)张天宁说,她很喜欢这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感觉。“我也为自己是其中一份子而骄傲。”当猪谷千春向她表示感谢时,她想,“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北京冬奥会和自己的国家传递了一些积极信息,这真是太好了。”“在志愿工作中,我体会到了那种‘世界大同’的美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郭艺博说,奥运会既是体育赛事,更是一个链接世界各国人民的纽带。大家可以暂时放下战争和仇恨,一起参与这场盛会。北京冬奥会就是中国用自己的方式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凝聚的机会。开幕式上的各国“小雪花”汇成人类“大雪花”的场景,是本届冬奥会的经典镜头之一,冬奥会上的这些志愿者,也用彼此关爱支持成就着未完待续的友谊乐章。江盛盈欣喜地看到,跨赛区、跨领域的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互相支持。“这也是志愿工作的内涵之一。”她说,“我们因为热心公益而汇聚,再将这样的热情与善意相互传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何欣凝,主要负责内部宣传工作,每天记录同事们工作的过程中,她切身感受到,在盛大的冬奥会背后,有太多人在努力付出,“比如防疫工作人员,他们每天都需要处理闭环内全部人员的单独采样核酸检测”。空闲时间,她会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拍摄发布一些短视频,希望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jbjc/11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