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用慌,5个穴位远离它

白癜风专家刘云涛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66827.html

中医对肿瘤认识历史悠久,早在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即记有“瘤”的病名。在《黄帝内经·灵枢》篇中有“石瘕”、“肠覃”、“息肉”等类似肿瘤症状和名称的描述。三国时华佗可能做过一些肿瘤手术(甲状腺、腹部、脑瘤),公元7世纪《晋书》上有“初蒂目有大瘤疾,使医割之。”这是肿瘤手术较明确的记载。宋元两代医家论述乳房肿瘤均以“岩”字命名以更突出本病坚硬如岩石的特性。明代始用“癌”来称恶性肿瘤。

历代中医对恶性肿瘤的描述主要包含到下列病名中:“乳岩”指乳腺肿瘤;“噎膈”包括食道癌及贲门癌;“胃反”包括胃癌在内;“积聚”是指包括各种内脏肿瘤在内的胸腹部肿块;“症瘕”多指下腹部及盆腔肿块;对“崩漏带下”的描述则与宫体、宫颈癌症状相似;“石疽、失荣”则与恶性淋巴瘤及颈部转移癌症状相似。此外还有“阳菌”、“肾岩”、“脏毒”、“翻花疮”、“耳菌”、“石疔”等类似肿瘤的描述。

肿瘤病因归纳“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情志失调和脏腑虚亏或偏胜,外因包括外部因素和饮食因素。肿瘤病机是气滞血瘀、热毒内结、痰湿结聚、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针对其病因病机,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培本、以毒攻毒等。前人积累了大量有效的方药,至今仍然在临床使用。

中晚期的癌症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首先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的药方,选择丹参和红花,将这两种药材用水煎服,每天使用一次。使用这种药方时需要注意,消化道肿瘤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禁止使用。

中医治疗癌症也可以采取攻坚散结的药方,比如天南星和生半夏,这两种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物价值,但服用不当会产生毒性反应,比如咽喉疼痛、口腔发麻、声音嘶哑等。除此之外癌症患者也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药方,比如白蛇花草。白蛇花草是一种寒性药物,最好饭后服用。

中医治疗癌症虽然效果比较缓慢,但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服用。另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多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比如夏枯草和山慈姑,其中山慈姑里面丰富的葡萄糖和甘露聚糖,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中医癌症疗法

1、扶正固本法:癌症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属本虚标实之候,故治之方法,当以扶正固本、抗癌祛邪为务,扶正与驱邪又当辨证应用。一般而言,癌症早期机体正气尚盛,多属正盛邪轻之候,治当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即以祛邪扶正之法;癌症中期正气多已受损,但正气尚能与邪气抗争,治当攻补兼施;癌症晚期多正气衰弱,治当以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扶正固本法即补法,包括补气养血、健脾养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

2、中药热敷法:是深入挖掘古老的中医文化,继承、整理前人临床医案、疗疾效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开创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中药外敷、内服,药效与温热效应协同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对“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的立体攻势,侧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统称八纲)”的整体综合辨证调治,达到事半功倍、标本兼治之目的。

3、清热解毒法:癌症中晚期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当以清热解毒之法。清热解毒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熟解毒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

4、软坚散结法:肿瘤多为有形之肿块,治疗除当据证分别予以不同治本措施外,还应兼以软坚散结以图其标,消除肿块。一般而言,软坚散结法虽较少单独用治肿瘤,但在肿瘤的全过程治疗中,却常常不乏软坚散结之品,软坚散结法又为肿瘤的常用治法之一。

5、理气活血法:癌症的发病原因与气滞和血瘀相关。气机不畅,则致津、液、血运行代谢障碍,积而成块以生肿瘤;肿瘤多有形,症积、石瘕、痞癖及肚腹结块等皆与淤血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某些肿瘤的形成与局部外伤淤血有关,肿瘤的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淤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癌症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方用中医免疫排毒疗法,家属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相当重要。

6、化痰除湿法: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而对某些肿瘤或肿瘤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除湿为主,处方用,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法。同时根据证之夹杂轻重,又常常与理气、清热、软坚、通络、健脾、利水等法相合而用。

7、养阴清热法:热毒乃癌症致病因素之一,日久则耗伤阴津,另外,肿瘤发展之并发症,如高热等,又易损伤阴液,故阴虚内热为癌症常用病因病理之一养阴清热法为防治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肾癌、食道癌、鼻咽癌等癌症疾病中应用更为广泛。

8、健脾益肾法:肾藏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乃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促进、滋养、补充。癌症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日久多有脾肾受损。补益脾肾,扶助正气,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抗邪,又有利于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9、以毒攻毒法:癌症为痼恶之疾,邪毒结聚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邪深陷,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癌症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因癌症病人正气多己受损,因此应适可而止,衰其大半而止,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和耐攻承受能力,把握用量、用法及用*时间,方能收到预期效果。同时,以毒攻毒法较少单独全过程用治于肿瘤,多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佐之,或在肿瘤发展某一阶段慎用之。方用鳖甲煎丸等加减。

如何用穴位按摩或艾灸来预防肿瘤或癌症呢?

01

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脾经所化之血在此聚集,如大海,纳百川,故名血海,有化血为气、补血养肝之功效。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取穴时可坐在椅子上,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用掌心盖住对侧膝盖,大拇指端所落之处便是此穴。

在按揉时可将两手的大拇指重叠放在血海穴上,每一侧3分钟依次按揉,力度以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酸胀感为准。操作的最佳时间为上午的9~11时,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其运化脾血、养护肝血的效果最为显著,每日坚持按揉,可以预防子宫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

02

列缺穴

列缺穴,属手太阴肺经。列缺穴作为手太阴肺经的主穴,有疏风解表、补肺益肾的作用,主治伤风感冒、头项强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等。同时,列缺穴还经过任脉和大肠经,是三经交会处,因此对于肺经、大肠经和任脉诸经病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任脉本身是“阳脉之海”,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也来源于此,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口眼干涩、小便热、遗尿等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取穴时可将两手虎口相对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脉搏搏动处)就是此穴。

作为日常保健,采用食指指腹指压列缺穴,1~3分钟为一组,每日重复5组,可以预防肺癌、咽癌、喉癌、大肠癌等。

03

委中穴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主治腰背屈伸不利、颈项强痛、腰肌劳损、小便不利等。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强腰壮腿,祛除腰背酸痛,腿部及下肢的酸麻,对预防脑癌、中风、膀胱癌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委中穴的位置在腘窝横纹正中线处。取穴时可屈腿,膝关节后侧的腘窝中出现横纹,其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委中按摩方法应采取点按法,即用拇指或食指在此穴位一点一放,同时配合腿部的一屈一伸。或叩击法,即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穴。此部位皮肤较为娇嫩、敏感,动作宜轻柔,不宜过分用力。当腰背疼痛,按摩此穴位病情不见好转反而疼痛难忍时,切不可忽视,医院就医检查。

04

神门穴

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为心气出入之门户,心的动力源泉。神门是心神出入之门,体表和体内的心经气血在此交会,故神门穴有镇静、安神、宁心、通络作用,主治健忘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胸闷、癫狂等诸症。按压神门穴有助于改善睡眠,保护心脏,提高全身免疫力,进而起到预防肿瘤的效果。

取穴时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处即是神门穴。

按摩神门穴可掐、揉进行刺激,不必过于追求酸胀感,想起来便可随时按揉,一般在晚间睡前按压神门穴效果最好。

05

截根穴

截根穴为经外奇穴,又名截癌穴。截根穴可作为一个配穴,可以其他穴位一起进行按摩或针灸,其主治功能广泛,可防治喉癌、咽癌、肺癌、乳癌、胃癌、食道癌等。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其位置:“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

该穴位受压后酸胀感明显,日常用手按揉时可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施力,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受到损伤,一般采用大拇指按压5~10秒钟后松开后揉搓,每日如此反复5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jbzd/61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