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仪服务员职业竞赛裁判组执笔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组织开展年中国技能大赛的通知》(人社部函〔〕43号)部署,按照《关于举办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民人才字〔〕5号)要求和竞赛工作安排,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殡仪服务员职业竞赛于11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此次竞赛由民政部人事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承办。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9家殡仪馆、殡仪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名殡仪服务员参赛。
本届大赛省份覆盖面广,选手参与者多,裁判执裁细化,竞赛试题有新意、有突破、重实效。大赛综合考查了一线殡仪服务员所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此次竞赛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半决赛考核两部分内容,一是理论知识和个人职业能力展示,分数占比30%;二是实操技能展示,分数占比70%。半决赛成绩排名前20的选手进入总决赛的角逐。总决赛考核两部分内容,一是电子生命纪念册制作,分数占比20%;二是实操技能展示,分数占比80%,全面考核选手的综合能力。现对本届大赛做如下技术点评:
一、准备工作
本次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进行了重大改革,理论考试采用COMET职业能力测评,考查选手综合实力;实际操作的命题,突出专业特点,紧密联系业务,从接待洽谈、仪式策划与主持、电子生命纪念册制作及演示等方面,考查选手核心职业能力。赛制的变化给选手、裁判和赛事组织均带来诸多挑战。
从知识和技能储备层面看
很多参赛选手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挤时间、查资料、学理论、练操作,做了充分准备。但通过竞赛所反映的情况不难看出,选手尚存在思维固化,局限在具体技能“依葫芦画瓢”,创新意识和实践不够等问题,究其根本在于选手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尚有不足。
从心理准备层面看
大部分省份非常重视本届殡仪服务员大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层层选拔,最后确定参赛选手。经选拔脱颖而出的选手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从竞赛过程上看,大多数选手在半决赛和总决赛中能够有条不紊沉着应试,但个体差异较大,有的选手过于紧张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尚未适应新的竞赛方式。
竞赛赛程一共三天,每一项具体的比赛均有严格细致的评分标准,裁判员均需要进行考场物品准备、设备准备等,任何一项出现纰漏都将影响整场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裁判而言,既要确保体力和精力,又要充分把握评分标准,还要确保考场内的工具准备。
大赛组委会在赛事组织方面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协调得力、服务周到、裁判公平,使得赛事圆满。各省市领队与观摩人员、裁判员、选手均住在不同地点,比赛过程中上交手机,选手出场均有志愿者全程陪同,比赛结束后不允许擅自离开,集中封闭,确保了竞赛公平公正。
二、操作过程
从命题思路来看,本届大赛命题分半决赛命题和总决赛命题。半决赛侧重本职业的核心技能和能力,分三个模块:一是COMET职业能力测评,试题名称为“殡仪服务策划与指导”;二是殡仪服务员的基本技能“接待洽谈”;三是实操题“遗体告别仪式策划与主持”。
总决赛侧重于职业活动的创新与引领,分两个模块:一是为金庸大师制作电子生命纪念册并演示讲解;二是为慈母策划并主持追思会。实践证明,本次竞赛形式的创新收到了预想的效果,有利于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1、时间控制
竞赛每道题目均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完整地完成每一项操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选手需要对整个服务流程、家属个性化的要求、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有着精准地把握。总体上看,大部分选手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比赛,部分选手考试时间终止时没有做好收尾工作,个别选手过早结束比赛,没有合理控制竞赛时间。
2、质量控制
为保证此次竞赛的公正性,裁判员在执裁过程中坚持标准、认真裁决、公正公平、严细认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裁判工作。在实操执裁部分,裁判组采用扣分制,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测评,并写明扣分原因,以确保比赛公平公正,也便于参赛队员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理论部分阅卷工作同样要求一丝不苟。竞赛组委会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地监督复查,保证了各项比赛的正常秩序和比赛成绩公平合理。
3、应急处理
作为殡葬行业一线的殡仪服务员,每天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治丧客户,协调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在半决赛和总决赛的实操考试中,均为参赛选手配备了扮演客户的志愿者。赛前对志愿者进行了标准化培训,针对不同的情景有针对性地设置了问题,旨在考查选手的灵活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如在半决赛接待洽谈模块中问到“死亡证明是复印件是否可以”“是否可以用单位车辆接运遗体”“骨灰盒价格与了解到的价格有偏差”等;在策划与主持过程中当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时,问到“单位还有一位领导未到,您看怎么办”。大部分选手能够及时回应并说明原因,有的选手不予回应或是回应较为生硬,说明殡仪服务工作人员应急应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操作结果
1、理论模块。
大赛半决赛首次引入了COMET测评模块,命题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整体思路以实际工作情景为基础,突出综合性、灵活性,注重对殡仪服务员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半决赛COMET测评时间为分钟,裁判组由7名裁判组成,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的8个方面40条评分细则打分,用近30个小时的时间评审了名选手的试卷,顺利完成裁判工作。
此次COMET测评呈现一些亮点和不足,亮点方面是选手提交的策划书,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有封面、有目录、有封底,彰显一定的职业能力;策划体现出行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方向,如3D打印技术、花艺设计、生命晶石、故人沐浴等;策划书中有文字、有表格、有图片,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策划引入了“心理抚慰、居丧指导、现场关怀”等环节和内容,能够对家属身心健康体现关怀理念;策划设计告别行进路线,制定突发应急预案,使得策划流程圆满顺畅,行进路线合理安全。存在不足的方面是审题不够严谨,部分选手审题不够认真,任务要求制定策划书,有选手按照洽谈项目书作答;此外,任务要求作为高级殡仪服务员,带领新入职员工进行接待,要求体现培训方面的知识,很多选手没有注意到;术语不够专业,部分选手的策划书术语表述不专业,出现“尸体”“死人”等称谓;逻辑不够清晰,部分选手策划方案逻辑思路混乱,如仪式在某广场公园举行,后面又出现来宾在殡仪馆鞠躬的情况;信息不够完善,部分选手策划书中缺少相关信息,如价格预算、服务流程、设计主题、殡仪馆联系电话及满意度调查等,特别是满意度调查回访被很多选手忽略;内容有所缺失,部分选手策划书中有关人员安排和应急方案缺少详细内容或内容不全面;策划方案未提示家属相关信息,如携带死亡证明,治丧须知等,对于家属自行办理安葬、祭奠等后期服务提示不足;未考虑相应惠民政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