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对“吃”这件事有多着迷?可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能用“吃”来描述,比如:
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长的...就没有我们不能吃的。甚至有网友说:“我这一辈子,最拿得起放不下的,就是筷子。”
“吃”的意义是如此重大,但国人消化疾病肿瘤的患病率却非常高,食管癌就是一个典型,中国是全球食管癌的高发区。这不禁让人想问:“我们到底吃错了什么?”
到底与哪些习惯有关?经调查,原来霉变食物、食谱单一、爱吃烫食、腌制等深加工视频,都是祸从口入的行为,可能会造成消化系统癌变!
1、我们吃得太烫
我国作为吃货大国,国人们的食管是疲惫不堪的,中国人饮食讲究“趁热吃”、“趁热喝”,但爱吃烫食容易招来食管癌。
早在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柳叶刀
并且,在正式发表的致癌物评估报告中,65℃以上的热水被列为很有可能的(IIA类)致癌物。其实不仅是热饮,深受中国人偏爱的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危害。
为什么这个温度要卡在65℃呢?,因为我们的口腔黏膜和食管黏膜,对温度很敏感:
食道耐受度
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
能耐受的高温也在50℃~60℃
超过65℃便能烫伤黏膜
年3月,一项发表在《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上的超大规模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茶饮料温度与风险的前景研究》,又一次实锤认证这个理论。
研究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杂志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在40℃-50℃,超过这一范围就易发生破损、溃烂等。所以,别再对人说:“多喝热水”“趁热吃”这种话了,好心办坏事啊。至于那些吃惯了烫食,喝惯了热饮的人,劝你也早点改掉这个坏习惯。
2、我们爱吃腌制食物
不管是南方北方,国人都喜欢吃一些腌制食物。在北方,一临近冬季家家就都开始腌酸菜、腌萝卜,而南方人更喜欢腌制咸鱼、火腿、腊肠等等。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这些腌制食品中,多少都会含有一个强致癌物——亚硝酸盐而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摄入过多也会增加患癌几率。事实上,90%的亚硝胺类物质都被证实属于肿瘤致癌物。
年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刊登的一项磁县食管癌高发区的研究报告指出:食用酸菜的量与食管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腌菜、霉变的花生中容易产生黄曲霉素或亚硝酸盐,它们对食管黏膜造成的是化学性损伤,这种损伤会直接形成点状病变,然后面积越来越大直到癌变。
3、吸烟、喝酒
吸烟也是导致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中一篇《吸烟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研究中指出:吸烟者患鳞状食道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而且,在吸烟诱发的鳞状食管癌方面,男性的风险也要高于女性。
年《亚洲外科》杂志中一篇《食管癌:危险因素、遗传相关性和治疗》的研究指出:酒精已被确定为鳞状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每周平均酒精摄入量超过克,患鳞状食管癌的风险明显增加。更加可怕的是,喝高度白酒,以及同时吸烟、酗酒,发生食管癌的几率更高。
4、我们吃得太粗糙
很多人经常爱吃一些粗糙的杂粮食物,这也会增加食管癌的几率。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食管癌》中指出:食物太硬或咀嚼不细,粗糙的食物在经过食道的时候会损伤食道的黏膜。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反复的“黏膜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过程,这也就可能导致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看看你是不是食管癌高危人群?哪些才是食管癌高危人群呢?年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指出: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项危险因素者,可能属于高危人群: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3有食管癌家族史;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年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给出了食管癌的具体筛查建议:
1食管癌高危人群普通内镜检查,每2年一次;2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3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来源:科普中国、健康时报(ID:jksb)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