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1430.html
(一)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及其作答
类型一:面临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
参阅大纲中的示例。答题时,应注意#社会工作者考试#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答题模板:
第一、生理方面的困境,如:
1、遭遇意外伤害,如遭遇暴力、或导致身体残疾等。
介入策略:
(1)首先可以考虑采用危机介入模式;
(2)帮助其进行医疗康复、进行康复辅导等。
2、疾病伤痛
介入策略:为其提供有关疾病和康复方面的知识。
第二、心理方面的困境
1、情绪方面。表现:服务对象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愧疚等。
介入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或消除情绪压力;
(2)行为疗法中的放松练习,以舒缓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紧张。
2、认知方面:服务对象对的认识存在不当之处,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婚姻过于苛求、对他人缺乏应有的信任、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有些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等。
介入策略:
(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对非理性信念、认知进行检查和辩论。(2)指导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3、其他心理方面:如服务对象性格较内向、缺乏自信心、依赖性较强、自卑感较重等。
介入策略:
(1)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调适;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第三、行为方面的困境。
服务对象在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如撒谎、说脏话、网瘾等。
介入策略:运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厌恶、漫灌、模仿、代币管制等方法进行行为修正。
第四、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方面的困境。
服务对象存在与(家人、同学、同伴、老师等)关系比较紧张的困境。
介入策略:
(1)帮助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
(2)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进行交流沟通;
(3)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果敢训练法协助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因环境原因而产生的困境
1、服务对象的需要(如生活照顾需要、医疗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2、缺乏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关爱和支持。
3、失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4、来自环境的歧视、不当的评价对服务对象产生了压力甚至伤害。
介入策略:
(1)帮助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社会政策方面的资源支持;
(2)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学校、所在社区的有关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进行沟通,争取或寻求他们服务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既包括工具性的支持,如提供物质、照顾、工作等,也包括表意性的支持,如鼓励、精神慰藉等;
(3)社会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的家人、老师、同事等进行沟通,教导相应的技巧、提供有关建议等,改变他们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利影响的某些认知和行为。
(4)进行资源整合,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特别提醒:此模板最好能够背熟。考试时,无论面对的是何种类型的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直接往里面套内容即可。另外,答题时,必须用服务对象的姓名或者化名(比如阿三)替换以上模板中的“服务对象”。
(二):给出案例,考查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各个阶段的任务、特点、原则、程序、内容和方法等等。
比如,给出不完整的案例过程,让你按照通用模式,分析已完成了那些工作,续写没完成的工作过程。
或者给出一个案例,直接考查某个知识点。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都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
特别注意:必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即第一、二章)中的全部内容,包括所有知识点的记忆。内部消息表明,此两章的考试比例将占本科目的1/3以上。
答题模板:
1、列举出该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教材上的原话)。
2、结合案例,根据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号入座。
案例:
文龙,男,36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入狱两年,刑满释放后其妻提出与其离婚,文龙因没有固定工作又有前科而并未获得儿子的监护权。文龙入狱前向来视其子如宝,但其前妻却常以各种理由拒绝文龙看望儿子,这造成文龙的内心非常沮丧。心情懊恼时就去喝酒,喝醉后或神志不清或大发雷霆,起先只是偶尔打骂自己的老母亲,但近段时间几乎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并会虐待老母亲。矫治社工小A接案后,逐步对此案采取了一系列干预。
问题:试析社工小A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对文龙进行帮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该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
1、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时,社会工作者应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即: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2、上述案例中,文龙母亲遭受危机的情况下,社工小A首先应保护文龙母亲的人生安全,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介入;其次,由于整个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又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社工小A在与文龙交流时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不断修正完善原来的计划,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跟进;最后,社工小A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过程。
(三):给出案例,请用XX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
案例:
社工缘缘近日接到一个案例:案主小文,女,27岁,幼年时的一场高烧使其双耳失聪,而后其父母离异,由母亲照顾小文至今。前段时间母亲发现小文有种种抑郁症状,并擅自悄悄辞去了在印刷厂的工作。
问题:试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此案例,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答题要点:
1、生态系统理论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三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上述案例中的微观系统即是指小文的个人系统,包括小文的生理缺陷、心理障碍等子系统;中观系统是对小文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小文的母亲、小文的工作伙伴和朋友;而宏观系统即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包括小文的工作单位、所在社区等。
2、依据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社工缘缘可考虑将目标焦点设为:
(1)通过促进小文个人的成长来增强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
(2)通过各种方法治愈小文的抑郁症来消除其病理阻碍,鼓励其重回工作岗位;(3)通过联动各子系统,致力于帮助小文及其家庭发掘各方资源,满足生活需求,从外在营造一个有利于小文家庭朝更明朗方向发展的环境。
(四):给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目标系统和服务对象系统(系统阐述加案例分析)
案例:
小轩是本市重点高中直升班中的尖子生,数理化成绩尤为突出,加之为人彬彬有礼、气宇非凡,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在一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小轩结识了同一赛组的邻校女生淑玲,两人因共同的数学爱好而走得很近,经常一起学习并彼此产生了好感。就在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淑玲以学业繁重没有时间为由,突然不再与小轩来往,为此小轩的情绪波动很大,整个人的精神处于一种较为萎靡的状态,再无心学习,家长和班主任都很为他担忧,情急之下,小轩的母亲前来寻求社工暮暮的帮助。
问题:试指出上述案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并简要说明通用过程模式中“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答题要点:
1、通过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上述案例中,改变媒介系统即是社工暮暮;服务对象系统是小轩及其家庭;目标系统是指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可能是上述案例中淑玲的态度或行为;行动系统指与社工暮暮一同努力帮助小轩的人,即小轩的家长、老师和淑玲。
2、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篮图。社会工作者要懂得: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实现助人的目标。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实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
(五):给出案例,提出理论问题,考查基本的知识点:例如,什么是XX社会工作(比如医务社会工作);XX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作为XX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XX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等等。
案例:
张小姐是一位康复机构的新社会工作者。第一天,她前往一位服务对象的家中探访。敲门后。是服务对象的哥哥开的门,他一见张女士,就抱怨服务对象又把小便拉在床上,并打听哪里有全天候托管的机构,言谈间流露出对服务对象的嫌弃。张小姐进门后,看见服务对象窝在一个阴暗的小房间里,屋中一股难闻的味道。接下来的几天,她接触了更多的残疾人,感到残疾人需要相关机构提供服务的愿望很强烈。
问题:
1.请分析一下残疾人士有哪些需要?
2.请结合案例阐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答题要点: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这类群体有多种需要:①治疗康复需要;②基本生存需要;③接受教育需要;④职业发展需要;⑤家庭生活需要;⑥社会交往需要;⑦价值实现需要。
2.残疾人社会工作足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有如下特点:①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主要是残疾人,其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都有特殊性;②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因为他们遭遇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需要帮助的范嗣也十分广泛;③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方面的特点。小张的服务对象生理方面残疾,除了需要康复外,还需要家人的照料。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智力或精神方面的缺陷,自身的生理、心理与生活交往方式都受限.也易遭遇歧视,从而承受双重的痛苦。要解决这些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配合,有时康复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些都加剧,工作的艰难性。
考题举例一:
孙某,男,86岁,曾因偷盗、扒车、强奸未成年少女等犯罪事实五进五出监狱,在监狱里度过了43年,终于在耄耋之年迎来了自由的日子。可是出狱那天,这名86岁的老囚犯却使出浑身气力,双手拽住袖口,阻止狱警为他换上新衣服,哭闹着不愿意离开。孙某已经对外部世界失去了感知,当他第三次入狱后,他的家人便与他断绝了关系。在以后监狱服刑的13年里,没人来看望过他,现在也没有人接他回家,准确地说,他无家可归。
问题:
1.在本案例中,孙某有哪些需求?
2.请为孙某设计一个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在本案例中,孙某的需求主要包括:
(1)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获得心理辅导、信息咨询、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适应社会生活。
2.服务方案。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孙某因在监狱待的时间太长,对外界缺乏了解且社会支持网络严重不足,因此出狱后缺乏维持生计的能力和资源,也无法适应外界社会的生活。
(2)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孙某的需求,设计出社会工作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方案目标:解决孙某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缓解孙某的心理压力,帮助孙某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生活。
方案实施策略:第一,提供住宿场所。为无家可归的孙某解决安身问题,同时在住宿中提供监管和辅导服务,帮助孙某顺利完成由监禁环境向开放社会的过渡。第二,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社会工作者需为孙某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提供物质援助。为帮助孙某尽快建立起正常的生活秩序,社会工作者应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物质援助。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等(此为固定答法,可以根据考题内容适当拓展或者解释说明)。
(4)方案评估:包括孙某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此为固定答法,可以适当解释如何进行评估即可)。
考题举例二:
社会工作者在某工业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时了解到:有的工厂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有的员工受伤后才意识到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有的员工虽然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有些企业管理者则抱怨员工缺乏安全生产意识,不愿意佩戴防护用品。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员工中开展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服务,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要求:设计一份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方案(只需把需求评估、小组目标、招募组员和小组活动内容写出即可)。
答题要点:
1.需求评估。
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对企业及相关职工进行深入了解,明确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有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及普及健康知识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决定在相关职工中开展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小组活动。
该教育小组存在的需求包括:
(1)员工对足够的安全维护用品的需要;
(2)提高员工对职业安全与健康的重视与安全生产意识的需要;
(3)员工积极配合工厂的安全管理的需要。
2.小组目标。
(1)总目标:培育职工的健康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教授职工自我保护及应对伤病的知识和方法。
(2)具体目标:加强员工对工伤和岗位风险的了解,增强防范意识;帮助员工掌握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加强员工对岗位安全健康用品的了解,认识到自己应有的岗位安全权利;帮助员工学习使用健康安全用品技能,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招募组员。
通过张贴海报及宣传栏,招募自愿报名的员工,确定8-10名组员。重点邀请一些自我保护意识较为缺乏的员工。
4.方案执行和评估:本小组共分6节。
(1)第一节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促进组员相互认识和信任,制定小组公约。
主要活动:自我介绍及组员介绍,破冰活动,达成小组规范,讨论简单的安全健康知识。
(2)第二节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促进组员相互信任,岗位风险和工伤知识教育。
主要活动:热身游戏,工伤知识讨论,工伤风险知识竞赛等,组员讨论及反思。
(3)第三节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帮助组员掌握职业安全和健康知识。
主要活动:“我在危险中”情境大设想,“危险逃生”大猜想,“我工作,我健康”知识竞赛等,组员讨论并反思,反馈。
(4)第四节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认识企业安全健康用品,讨论最全面的安全健康配置,帮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岗位人身安全权利,增强维权意识。
主要活动:“岗位安全健康用到啥”知识教育,“企业给我啥”权利知识普及,“我的权利我做主”维权知识讨论,组员反馈,总结。
(5)第五节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学习如何佩戴并使用安全健康用品,促进组员掌握正确使用及应对风险的方法。
主要活动:正确使用安全健康用品及应对风险的知识教育等,组员反馈及总结。
(6)第六节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小组活动效果评估。小组活动结束,处理好离别情绪。
主要活动:收集组员对此次活动的感受,组员填答安全健康知识问卷以及小组满意度量表,评估小组活动效果。宣告小组活动结束,保持跟进。
最后,提醒考生在备考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横一纵两条主线。
纵贯线: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重点掌握每个阶段的任务、过程。这是每个服务领域都要涉及的,无论服务对象是老人还是儿童。
横贯线:社会工作实务的不同领域,重点掌握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每个服务领域的应对策略、工作内容与方法。
纵贯线好比骨架,是答题的脉络和基础,横贯线就像血肉,在骨架的基础上添肉,构成完整的人,这也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答题思路所在。
来源: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