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多为鳞状细胞癌,目前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治疗需求的食管癌患者;除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以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等新药或新模式,也将为中国食管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与希望。有幸邀请到中南大学湘医院的肖高明教授、医院的庄武教授、广西医院的马劼教授,就食管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专访。
肖高明教授医院/中南大学湘医院胸外一科主任湖南省肺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食管癌临床研究分中心负责人二级主任医师、博士毕业、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食管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纵隔与胸壁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
庄武教授医院胸部肿瘤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TLCR肿瘤内科顾问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CSCO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肿瘤学杂志》常务编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并参与省部级课题6项,四十余项研究分别被ASCO、WCLC、ESMOAsian、GAP、USCAP评为大会发言
马劼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广西医院肿瘤内科教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肉瘤专业委员会化放疗学组委员广西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广西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肿瘤生物靶向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抗癌协会细胞生物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分会常务委员广西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抗癌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广西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食管癌发病东西方迥异,二线及以上治疗药物匮乏
肖高明教授: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四,死亡率位居第五。食管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瘤种,我国食管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而欧美国家以腺癌为主。食管癌如能早发现、早诊断、并采取治愈性的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但食管癌起病隐匿、早诊率低,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5年生存率仅13%左右。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中期食管癌,可先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考虑手术。晚期食管癌分为局部晚期食管癌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食管癌,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可采用同步放化疗的治疗策略,远处转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病理类型区分,腺癌患者治疗前需对其主要靶标HER2进行检测,HER2阳性者,一线治疗推荐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而食管鳞癌因其缺乏特定的靶标,一线治疗仍为紫杉类、铂类以及氟尿嘧啶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及以上治疗药物匮乏,治疗效果差,并无标准的治疗策略。因此,晚期食管癌的后线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
外科技术已达瓶颈,药物治疗获突破性进展
庄武教授: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外科手术的地位不容撼动,但随着外科技术进展瓶颈期的到来,患者长期生存率并无突破,放疗亦是如此。近年来,食管癌的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国外的临床研究表明,新兴的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具有较好获益,但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PD-L1高表达、肿瘤组织突变负荷(TMB)高的部分人群能够从中获益,而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满足以上靶标条件的食管癌患者比例很小;此外,食管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地域差异,免疫治疗在中国人群中的疗效仍需国内临床研究数据支撑,因此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食管癌的靶向治疗也有很多研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中,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安罗替尼,临床研究数据可喜,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并在部分患者中观察到较好的疗效,是非常有前景的靶向治疗药物,该药的抗肿瘤机制比较清楚,包括:抑制血管新生,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使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缺氧状态,可达到放疗、化疗增敏的效果;改善肿瘤微环境,也可能有助于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从以上机制可以看出,该药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联合,可有协同增效作用,如靶向联合化疗、免疫以及靶靶联合。
ALTER-研究结果出彩,安罗替尼列入指南
马劼教授:我国食管癌病理类型和地域聚集性与欧美国家迥然不同,在临床实践中仅参考欧美制定的NCCN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也不全面。年4月底,首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突出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二线及以上治疗获得推荐。针对靶向治疗,以下两个出彩的研究值得一提:ToGA研究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HER2阳性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一线治疗显著改善总缓解率、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因此,《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对于HER2阳性的食管腺癌或食管胃接合部腺癌将其作为ⅠA类证据的一线推荐。而食管鳞癌因无特异靶点,目前首推一线仍然是化疗。但令人特别欣喜的是年ASCO-GI上公布的ALTER-研究结果,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食管鳞癌的随机对照Ⅱ期研究。对比安慰剂,安罗替尼可显著改善经治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PFS,中位PFS达3.02个月,而安慰剂对照组的PFS为1.41个月,可见安罗替尼治疗能延长患者PFS1倍以上,是非常难得的疗效数据。基于该研究,安罗替尼在食管鳞癌二线及以上治疗获得《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Ⅱ级推荐。该研究可谓是中国学者与企业携手为晚期食管患者治疗做出的巨大贡献。
安罗替尼特点明晰,多瘤种治疗全线发力
马劼教授:安罗替尼是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可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c-Kit等多个靶点,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其上市后在多个瘤种中显示出肯定的疗效。CSCO指南中除食管鳞癌的推荐外,在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和软组织肉瘤中均对安罗替尼进行了相应推荐,相信其在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对于安罗替尼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未来前景,我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