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美好蓝图记第一届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06/6084137.html

编者按:年4月20~22日,由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和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东亚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学术会议”天府之国成都隆重召开。大会不仅汇集了国内食管癌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同时邀请到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一同分享国内外食管癌诊治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并且韩泳涛教授与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赵盈凯教授在现场分别演示了食管癌微创手术,短短3天时间,为大家精心呈现了一场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学术盛宴。

图1.大会合影

图2.韩泳涛教授致辞

会议伊始,由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泳涛教授(图2)致辞,欢迎国内外的专家同道莅临本次大会,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促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进一步推动我国食管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的发展。

图3.刘罡副院长致辞

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刘罡副院长(图3)向在场的来宾同道致以热烈欢迎,并衷心希望通过承办此次大会,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快食管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和应用。

图4.毛友生教授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毛友生教授(图4)代赫捷院士为本次大会致贺词,赫捷院士贺词中提到,中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食管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每年我国新发病例约占全球新发食管癌病例的55%。近年来我国在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上取得了巨大进步,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规范化治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次会议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围绕食管癌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我国和周边国家、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图5.于振涛教授致辞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振涛教授(图5)在致辞中表示,四川省为食管癌高发地区,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胸外科为食管癌微创外科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工作的开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此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同道来共同分享食管癌治疗经验和理念。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授课,各位参会代表能够有所收获。

共论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最前沿——名家精彩演讲

图6.于振涛教授

医院于振涛教授(图6)发表了题为“中国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回顾及展望”的精彩演讲。于教授通过回顾中国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历史,总结出:食管癌相比于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兄弟病种,无论是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还是技术进步和基础研究都明显不足;总结历史、立足现在、整合资源、深入系统的研究才是根本;需要继续探索中国新辅助获益人群、优化新辅助治疗方案、保障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才能真正实现新辅助治疗的精准化。并通过总结目前中国在研的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展望中国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未来:虽相比世界同道,中国的食管癌研究尚显落后,但在以后来者居上之势发展;转化医学的发展对未来新辅助治疗打开了精准治疗的大门,也对临床研究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图7.李章铭教授

台湾大学医学院李章铭教授(图7)分享了“台湾食道癌治疗之近况与最新进展”。李教授介绍了台湾食管癌的发病率、致病因素、治疗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台湾食管癌的治疗:I期以内视镜治疗或手术治疗,Ⅱ期以手术治疗(或加上放化疗),Ⅲ以术前放化疗后手术治疗,IV以放化疗或缓和治疗。目前,手术治疗和同步放化疗仍在台湾的食管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微创手术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微创手术不断进步(如单切口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的开展)。

图8.YujiTachimori教授

来自日本KawasakiSaiwaiHopital的YujiTachimori教授(图8)就“日本食管癌手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的现状”进行了分享。据Tachimori教授介绍,目前日本食管癌手术治疗的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术前治疗后安排手术,或脏器保护性治疗后进行补救手术。Ⅱ期和Ⅲ期食管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成为标准治疗。关于三野淋巴结清扫,Tachimori教授指出,日本的外科医生并不会给所有患者都实施三野淋巴结清扫,患者是否适合三野淋巴结清扫依患者的具体情况由每位医生决定。

图9.毛友生教授

中医院毛友生教授(图9)介绍了“基于临床研究网络平台的食管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示范研究”的课题完成情况以及课题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此项研究包含四个课题:上纵隔淋巴结阴性的食管癌患者经左胸和右胸入路治疗后的结果和预后的随机对照研究;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手术与常规开胸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结果和预后前瞻性比较研究;颈部淋巴结阴性的胸段食管癌的二野和三野淋巴结清扫的结果和预后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独放疗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目前课题尚未完全完成,期待3-5年后能有我们中国的研究成果出现。

图10.赵盈凯教授

医院赵盈凯教授(图10)就“食管外科在放化疗年代的角色”发表了见解。赵教授分析了食管鳞状上皮瘤在诱导性放化疗后手术的必要性、淋巴结清扫范围。赵教授认为,在放化疗年代,外科医生的角色也许会随之改变,但外科医生在食管癌治疗中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1.HiroyukiDaiko教授

来自日本NationalCancerCenterHospital的HiroyukiDaiko教授(图11)分享了“临床IB—Ⅲ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Daiko教授回顾了日本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历程。通过展示临床研究结果,提出新辅助化疗DCF方案对于临床Ⅲ期食管癌有显著的疗效。

图12.陈克能教授

医院陈克能教授(图12)带来了题为“LongTermSurvivalofSurgicallyTreatedPatientswithEsophagealCarcinomainNorthChina:aSingleInstitutionalExperience”的报告,为大家呈现了华北地区例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率的单中心研究数据。

图13.李涛教授

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李涛教授(图13)则展示了“食管癌术前放疗的策略和研究”。李教授指出,术前放疗计划中应当重视淋巴结的勾画,特别是手术难清扫的2区淋巴结;术前放疗增高剂量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术前放疗同步化疗药物可以选择TP或PF方案,研究认为,TP方案可能优于PF方案。

图14.徐博奎教授

医院的徐博奎教授(图14)分享了“以台湾癌症登记资料库进行的多学科食管癌治疗研究”。徐医院的临床经验、数据出发,在台湾癌症登记资料库做验证。徐教授根据研究结果表示,对于局部晚期鳞状上皮食管癌,术前放化疗后再手术切除仍然是标准治疗;未经放化疗且是临床较早期,病理较晚期的病例,术后放化疗或可达到相似疗效。

图15.YasuhiroShirakawa教授

日本OkayamaUniversity的YasuhiroShirakawa教授(图15)通过解读手术视频,详细地讲解了“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微观解剖标准”。Shirakawa教授表示,实施这种微观解剖标准后,减少了胸腔镜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发病率,这种标准将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手术的预后。

图16.郑燕医生

医院郑燕医生(图16)分享了“胸段食管鳞癌综合治疗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郑医生系统地回顾了食管癌综合治疗发展史,并提出食管癌综合治疗的未来需要规范化和个体化,并期待充分发挥我国的病例优势,按循证医学原则,拿出我们自己的临床证据,制定中国版食管癌指南。

图17.韩泳涛教授

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的韩泳涛教授(图17)结合本院的病例资料,介绍了“食管癌Y分期的临床实践”。韩教授指出,目前大多数研究中心往往被动选择新辅助治疗,应结合高质量证据的指导,进行规范化选择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的获益已形成共识,最佳辅助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评估风险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图18.SimonLaw教授

香港大学的SimonLaw教授(图18)分析了“提高微创食管癌手术的术后疗效”的经验。微创食管切除术现在已深入人心,但哪个是最佳的治疗方式仍处于争论中,Law教授根据研究表示,微创食管切除术在术后生存率、安全性等方面都要优于开放性手术。Law教授介绍了提高预后的辅助手段如APS神经管理、ICG荧光血管造影,但也指出辅助手段具有局限性。

图19.郭旭峰医生

医院郭旭峰医生(图19)介绍了医院在“综合治疗后的淋巴结清扫”方面的经验。郭旭峰医生表示,诱导治疗后持续淋巴结阳性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淋巴结转移枚数和清扫淋巴结总数是影响单纯手术N分期、生存、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20.TakashiKojima教授

日本NationalCancerCenterHospitalEast的TakashiKojima教授(图20)介绍了“日本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放化疗现状”。Kojima教授介绍,目前放化疗对于可切除的ESCC患者作为选择性治疗,但是对于不可切除的患者作为标准治疗;DCF方案显示出较高的肿瘤缩小百分比,因此经常被用作新辅助化疗;放化疗作为补救性治疗或姑息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图21.宋岩教授

中医院宋岩教授(图21)讲解了“晚期食管癌化疗与靶向治疗”。宋教授指出,晚期食管癌的化疗现在还没有“金标准”,以DDP,5-FU,紫杉类,DPT-11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效;靶向药物,包括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单药,初步显示令鼓舞的疗效;筛选优势人群是提高药物治疗疗效的关键。

图22.刘俊峰教授

学界关于食管癌手术左右胸入路孰优孰劣的问题仍然争论热烈。医院刘俊峰教授(图22)分享了“传统左胸食管癌手术评价”。刘教授表示,应根据病变分期、部位、精准术前诊断选择入路。

图23.唐汉医生

医院唐汉医生(图23)介绍了谭黎杰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课题“新辅助化疗对比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课题初步显示新辅助放化疗有潜在的优势,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还需要继续进行随访。

图24.陈椿教授

福建医院陈椿教授(图24)根据自身临床经验,介绍了“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手术2.5野淋巴结清扫策略”。陈教授指出,达芬奇机器人2.5野淋巴结清扫技术可行,操作更稳定,视野更佳;在清扫位置较深、操作空间狭小的左喉返神经旁、颈胸交接淋巴结时,达芬奇机器人优势更明显。

图25.张德荣医生

医院张德荣医生(图25)展示了“胸段食管鳞癌的淋巴结清扫—单中心例患者的回顾性数据分析”。张医生表示,胸上段食管鳞癌建议常规三野清扫;胸中下段食管鳞癌建议常规两野清扫;目前还需要前瞻性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食管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图26.会场剪影

图27.会场剪影

手术演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图28.韩泳涛教授正在进行手术演示

图29.赵盈凯教授正在进行手术演示

大会的最后环节是精彩的手术直播。由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韩泳涛教授和医院赵盈凯教授共同演示了“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大会现场与手术室实时互动,精彩的手术演示引起了与会者的积极讨论,让与会者对具体的手术操作方法、步骤、技巧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微创食管菁英论坛

本次会议亮点颇多,不仅邀请到国内外食管癌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还设置了临床经验分享、微创食管癌热点话题巅峰讨论、微创食管菁英视频分享等环节,令与会者满载而归。

临床研究经验分享

图30.刘佳利博士

医院刘佳利博士(图30)就临床研究注册的目的、必要性、伦理学意义、现实意义、主要发展沿革、全球临床试验注册情况、临床研究试验注册面临的挑战和临床研究注册的具体流程、步骤详细地介绍了“临床研究的国际注册”。

图31.刘慧医生

医院刘慧医生(图31)分享了“论文写作与数据采集”。刘医生表示,开展临床科学研究是医生的职责和义务,临床研究的意义在于临床实践能积累经验,临床研究才能改变诊疗指南。刘医生分享了数据管理的经验:坚持随访所有经治患者;尽量专人专管,以保持延续性;把论文写作看作临床工作总结—文以载道。

图32.周支瑞医生

医院周支瑞医生(图32)通过典型错误案例,分享了“临床试验设计中统计学错误浅析”。就把随意的抽样当作随机抽样、把随意的分组当作随机化分组、缺少对照或对照设置不够合理、无样本量估算,违反重复原则、缺乏校正混杂因素的统计理念等统计学错误给出了实用性建议。

图33.胡志德博士

AME出版社胡志德博士(图33)则通过典型案例分享了如何“避免SCI论文写作中的细节错误”。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细节错误如逻辑关系不正确、用词不当、中国特色的表述、表格问题、排版问题、没有注明出处、不知道如何强调重点、不注意时态、常识性语法错误或歧义、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等给出了很多“接地气”的建议。

微创食管癌热点话题巅峰讨论与微创食管菁英视频分享

在此环节首先由医院胡杨医生和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彭林教授分别进行引导发言。胡杨医生分享了“微创食管喉返神经保护的手术技巧”,彭林教授分享了“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要点”,引起了在场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随后由河医院张少为医生,医院张旭医生,电子科技大医院(医院)方强医生,医院尚晓滨医生分别展示手术视频,由现场嘉宾进行点评。

第一届东亚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学术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思想与学术的交流与碰撞让与会者受益匪浅,为促进我国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贡献了一份力量。让我们期待下次相聚,共襄盛会,再次探讨食管癌多学科治疗的新成果、新进展!

推荐阅读:

专访

于振涛:携手共赢,共同开启东亚食管癌治疗新征程

专访

韩泳涛:共议食管癌综合治疗最前沿,共建东亚食管癌交流平台

专访

毛友生:齐心聚力,共促食管癌综合治疗

专访

HiroyukiDaiko:一名优秀的胸外科医生要保持对专业的热忱

成文:李嘉琪,AMEPublishingCompany

排版:潘洁晓,AMEPublishingCompany

责编:李亮,AMEPublishingCompany

学术审核:韩泳涛,医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AME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jbjb/7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