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文鼎苑举办社区竞赛的事儿,不过没想到,这次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就结束了。而最近文鼎苑的这个竞赛已经被有关部门取消了。处在这个大背景下,这个结果其实也是在意料之中,但这理由看着有点不对劲。
首先,疫情虽然还在继续,但是前段时间电影院已经开门了。和一个社区的竞赛相比,到底是谁的活动规模更大?其次,这个“挑战杯”也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完全就是文鼎苑自发组织的社区活动。
我想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文鼎苑组织的这个活动与某有关部门的“禁赛令”直接冲突了。说得通俗点,某部门都禁止举办奥数等比赛,你一个社区居然擅自主张,这算什么事?
可是,我们再冷静地分析下整件事,就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一个活动取消了,其他活动就会停止?我们从文鼎苑奥数挑战杯被取消后,其他社区的反应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最近,不少城市的小区业主们自发地组建学习群,一起策划活动方案,让自己的孩子前去参加。活动地点由社区免费提供给孩子。
可见,文鼎苑的这次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其他社区的学习活动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所以说,这是当前家长们的需求,不是一纸批文就可以阻止得了的。你可以说这是小区业主们巩固学区房地位的一种手段,但是文鼎苑策划的这次活动确实受到了不少家长的欢迎,不然也不会有很多社区争相效仿。
何况,在这些学习群中,爸妈们不仅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还可以在群里领取到有用的学习资源,何乐而不为?无论如何,我觉得以文鼎苑为代表的这些社区业主,都是一群愿意为孩子的教育花心思花精力的优秀父母。因为他们愿意去为自己的孩子付出精力。
最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参加这些活动也并非强制,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报名参加,这无疑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个小区的比赛被灭,又有其他更多的活动出现,某有关部门真的全都能阻止得了吗?
教育一刀切,还是举全村之力?当然阻止不了。既然阻止不了,为什么不能允许社区举办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活动?不知道某有关部门有没有想过,所谓的奥数竞赛、所谓的思维培训班已经风靡了很多年,但为什么直到今天,家长们仍然需要组建社区学习群?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教育总是会把一种模式给用到僵化,用到不能灵活变通。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教育一刀切”,无视教育规律。曾经流行的奥数,最后演变成了全民学奥数;后来有很多培训课,把思维训练课作为招牌打出,孩子们又纷纷前去报名……
到了今天,报名学校竟然需要摇号!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就这样被几个冰冷的数字给无情地端平。现在各社区涌现出学习交流群,并积极策划学习活动,本来是一件好事。他们可以更多地为孩子考虑,根据他们的不同差异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可是文鼎苑的这件事,无疑给这些社区的学习活动泼了一次冷水。之前的奥数禁赛被禁,学某思被通报批评,现在一个小区自己搞一次比赛,也要被打压。
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简直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慢性毒药。我看过一本写给儿童教育者和父母的书,名字叫《举全村之力》。书中提及,“正如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一样,建设一个理想的村庄,也需要发挥孩子的力量。”
在城市里,“村”指的就是小区、社区、街道。也就是说,我们的社区、家庭,以及处在不同街道的学校,都要为孩子的教育尽一份力。
换句话说,在如今的形势下,家庭、社会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可以代表教育的自由。因此,每个家长都应该明确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并躬身入局,将自己的想法投身于实践中,为我们的教育尽一份力。
为了教育自由,无论是鸡血,还是素质发展,我们的行动和想法都不能被一刀切的行政指令所压制!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明白,自己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自己可以在擅长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真的很希望看到,将来所有的社区都有像文鼎苑这样的学习组织。如果真的可以做到,必然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学习氛围的有效建立,甚至可以实现家庭、社区、学校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最后我想说,心若不自由到哪里都是牢笼。教育若没有自由发展的方式,那学校也无非是竖起高强的牢笼。一个小区的竞赛被灭,会有千千万万个站起来。因为孩子的教育是家庭的,而不是有关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