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潘世金
12月1日,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落下帷幕,济南历城二中学生取得7金1银,两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五名同学获得清北强基计划满分资格。
除了化学奥赛,在今年已经公布的其他学科竞赛中,历城二中共获得国际奥赛金牌1枚、全国金牌14枚,是同时期全省获得国际和全国奥赛金牌最多的高中学校。
历城二中缘何能脱颖而出?记者对话学校奥赛教练和获奖学生发现,成绩的背后绝非偶然,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
有兴趣、肯钻研、心态好
是学霸们的共同点
12月1日,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获奖名单出炉,此次比赛共评出枚金牌,枚银牌,枚铜牌。据统计,历城二中姜皓、范文昊、张鸿宇、郑瑞、陈子航、游可为、范真睿等7名高三学生获得金牌,高二学生雷朝源获得银牌。其中,姜皓和范文昊两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北京大学,张鸿宇、郑瑞、陈子航、游可为、范真睿获得清北强基计划满分资格。
此前,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参赛选手,张旭瑞同学以世界第二的成绩夺得国际化学奥赛金牌;在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中,历城二中以37个省一等奖位居全省第一。
对于高三学生姜皓来说,化学学习是一个越学越有趣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千变万化,也在每天的进步中不断收获着。
高中三年,姜皓共参加了三次化学竞赛。“高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化学奥赛,取得省二的成绩;高二想要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化学奥赛中取得省一的成绩;高三则带着冲进全国决赛的目标,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九的名次。”姜皓分享,在今年的全国化学竞赛试题中,有一道大题思路比较简单,但是数据较多、计算复杂,自己平时的练习就起到很大作用。
“在学习中我有‘强迫症’,计算过一遍会再验算下。在日常练习中,我会计时提高做题效率和正确率。”姜皓认为,奥赛的学习不仅是面对海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不去跟别人比较,而要去对比昨天的自己,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我喜欢面对学习中的挑战,这会带给我成就感。”姜皓说,面对学科中的短板,自己会不断攻克它,在积累中不断提升。
对范文昊同学来说,学习奥赛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过想放弃的念头。“第一次参加化学奥赛,考前比较紧张,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水平,产生了退出的想法,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又重新调整心态,继续坚持下去。”范文昊说,一场化学奥赛考试是3小时,题量大而且没有休息时间,对学生的心态是一种考验。
在采访中,两名学生都提到了积累的重要性。范文昊分享,在学习中自己会牢固掌握书上的知识点,然后不断总结归纳,慢慢地形成串联记忆,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
“此次参加化学奥赛的学生有几个共同点:有好奇心、数理基础好、心态平稳、坐得住冷板凳。”化学奥赛教练刘红梅总结,竞赛学习涉猎范围比较广,化学又是一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兴趣、肯钻研,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配备奥赛专职教练
让学生文化课不掉队
据统计,在今年已经公布的化学、物理、生物竞赛中,历城二中共获得国际奥赛金牌1枚、全国金牌14枚、银牌4枚、铜牌1枚。截至目前,历城二中获得国际奥赛金牌5枚,全国奥赛金牌66枚,银牌53枚,是同时期全省获得国际和全国奥赛金牌最多的高中学校。
奥赛成绩取得的背后,要从年历城二中开展英才教育,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说起。
历城二中副校长、奥赛部负责人岳善华介绍,学校对奥赛课程非常重视,从最初就配备了专业的专职奥赛教练,为学生们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配备了五大学科奥赛专用教师,教练团队与各科老师密切沟通,为学生的奥赛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除了配备专职奥赛教练,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参与奥赛训练同样重要。岳善华告诉记者,学校对学习奥赛的学生也有两个条件,首先是学有余力,也就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功底,学习奥赛不仅能游刃有余,还能促进文化课的学习与理解;其次便是对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不容易半途而废。
此外,学生奥赛的学习与训练均在课余时间进行,学校会平衡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让很多学习奥赛的学生,其他学科成绩同样优异。
拒绝功利性“升学”目标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日常学习之余,我们的周末、寒暑假都是在学习奥赛中度过,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就像一家人。”正如姜皓所说,在历城二中,老师们的关心和陪伴也让学习奥赛的学生感到温暖。范文昊表示,刚上高一自己对化学奥赛并不了解,是教练从零开始为同学们讲解,帮助大家建立知识体系,然后延伸到知识网络,“除了学习上的指导,老师也会在生活中关心同学们,经常带着大家锻炼,还会随时准备零食,默默支持着大家。”
在历城二中,数学奥赛教练苗斌也是一名金牌教练,他指导多名学生在全国乃至国际数学奥赛中获得金牌。其中,年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中,学生欧瑜更是创造了山东省的纪录,成为金牌得主。欧瑜告诉记者,每当自己身体不舒服、做不出题难过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来找苗老师。
“长时间与学生相处,奥赛教练不仅是学科指导老师,也成为了他们的生活老师和心理老师。”在苗斌看来,教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同行者、陪伴者。
“只要学生在教室里学习,不论是周末还是寒暑假,我们都陪伴在他们身边。学生学累了,我们一起打篮球、羽毛球;学生心情低落时,我们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学生一起前行。”苗斌说。
除了老师的陪伴和关心,记者在采访奥赛学生中发现,他们成绩优异的同时,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定期锻炼、劳逸结合也是这些学霸和学校老师们所提倡好习惯。
刘红梅认为,教练学业上的指导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引领。此前,教练们会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到全国前沿的化工产业和爱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在化学领域深耕,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刘红梅说。
“我们拒绝功利性的‘升学’目标,更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找寻终身受益的学习项目,让学生有远大理想和家国情怀。”历城二中副校长李矿水表示,近年来,历城二中同样做出很多有益的尝试,学校创办了天文、陶艺、书法、剪纸、舞蹈、钢琴、创客等多个社团,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