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文汇报」邓明扬又出现了!这次是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颁奖典礼上。熟悉奥赛圈的人并不陌生,江湖人有这样一号人物——乖神。在人大附中,绰号“小乖”的邓明扬堪称大神级人物。在各类数学比赛中一路开挂的邓明扬,很早就拥有“天才少年”的名号。在高一获得IMO金牌,高三IOI金牌,是竞赛圈为数不多的双料金牌得主。他参加IOI的那年,所在国家队创造了IOI竞赛历史——首次由同一国家选手包揽前四的记录!他作为第一名,还获得了全场唯一满分成绩,成为IOI历史上第三位满分选手。估计不少人还有印象,在年举行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6名队员全部摘金。邓明扬就是中国代表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老师同学眼中的“小乖”如何成长为“大神”级人物?有人专门整理了他的履历。而就在前几日的颁奖盛典上,作为全球5万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获奖人代表,他在现场连线时凡尔赛了一把:我只是一个数学的初学者。学霸的成长秘诀原来藏在这里梳理邓明扬的成长历程,可谓天赋惊人:初二时就全国信息奥赛中获得决赛的银牌,对手基本上都是高中生;15岁斩获了全国数学奥赛的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获得了清华北大的保送资格。除了各项竞赛,邓明扬兴趣还广泛,下围棋、玩桥牌,设计电脑游戏,还成立了编程工作室。在外界看来,获得双料竞赛金牌,还能在人大附中保持年级前十的成绩,邓明扬无疑称得上是“学神”。但他自己却感觉,他现在还并没有触达看天赋的阶段。“我还是一个普通人。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可能学得比较快,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是特别无聊或者按部就班地去学一些东西。但也就仅限于此,天赋什么现在还谈不上。“回想自己过去的竞赛、学习经历,邓明扬总结自己的诀窍还是心态二字。和邓明扬聊天时,“好玩”是最高频的一个词。或许,这两字足以诠释这个超级学霸的成长秘诀。“数学我从小就感兴趣,奥数学得还行,我觉得挺好玩,比课内学的东西有意思得多,课内背乘法表等,套路比较多,哪些题需要些思考,我更喜欢。”上六年级时,邓明扬想做个电脑游戏,于是开始学写编程,最大的理由是“很有意思”。他说,编程和数学联系很紧密,都需要算法;信息学和数学关系也比较紧密,需要思考,动用比较多的思维,他觉得“有意思”。此后兼顾数学和信息学两门竞赛,他也始终抱着“玩一玩”的心态:除了大考之前会认真准备比较久,剩下的时间在两项竞赛上投入的时间都算不上特别多。因此,他考试的时候心态比较放松,反而能够更稳定的发挥。作为一名竞赛选手,在邓明扬看来,竞赛的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正比的。做竞赛要消耗很多的时间,但最后能出成绩的却只有那么几个人。所以:为了升学去学竞赛其实收益不大。应该是你觉得它有意思,能学得会,这样就算最后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觉得有意思、有意义。并非刷题一族,更提倡“多想”针对大家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