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约有25万新诊断出的病例,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近1/4。
食管癌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55岁到74岁的人群发生比例最高,7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
5种习惯吃出食管癌
1.趁热吃喝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在40℃~50℃,超过这一范围就容易发生损伤,造成破损、溃烂等机械损伤。虽然黏膜上皮有增生和修复功能,损伤后会自行恢复,但长期反复刺激会导致黏膜慢性损伤,可能诱发癌变。
2.吃饭过快
吃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咀嚼,颗粒粗糙的饭菜容易损伤食管黏膜上皮,引发急性炎症。久而久之,急性炎症很可能形成慢性炎症,增加食管癌风险。
3.过度嗜辣
尽管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吃辣椒会诱发食管癌,但仍有研究表明,过量吃辣椒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印度研究发现,辣椒粉让食管癌患病风险增加1~2倍。
过于辛辣的食物容易损伤食管上皮,引起上皮细胞变性,造成黏膜炎症,影响细胞核酸代谢,增加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可能促使食管发生癌变。爱吃辣椒的川北也是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
4.过度饮酒
研究显示,酒精中虽然没有致癌物质,但会刺激食管黏膜,使其产生损害,特别是60度以上的高浓度白酒,对食管黏膜的伤害更明显。
国外研究显示,食管癌患者中约60%都是嗜酒者,瑞典德隆大学研究发现,45岁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饮酒甚至不饮酒,食管癌的患病风险会下降五成。
5.喜食腌制、熏制、烧烤食品
腌制会使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明显增高,尤其是加盐量少或气温高于20℃时,会使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如粤东、闽南居民就很爱吃酱菜、鱼虾酱等腌制食物。此外,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也含有很多亚硝酸盐。
综上所述,要预防食管癌,就必须在饮食上注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太热的、喝太烫的东西,并要注意细嚼慢咽。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做检查。目前,做胃镜检查是唯一在早期发现食管癌的有效措施。
医生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为了可以及早发现食管癌,最好每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症状,可将病灶扼杀在萌芽阶段。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转
点击文章右上角转发给你关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