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病例集
一例晚期食管癌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病例分享
病例提供者
吴丹主治医师
医院
▉患者信息
1.患者:陈某,男性,69岁
2.入院:反复腹胀腹痛2月余
3.既往史:无基础疾病,否认肝炎、结合病史
4.查体:KPS:70分,NRS:5分,BMI:16.76,PG-SGA:C级;神清,精神欠佳,消瘦貌,左颈部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最大者约2.0cm×1.0cm大小,质韧固定,无压痛。心肺阴性。腹软,剑突下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不肿
1
诊断经过
.06:
患者出现腹痛腹胀,逐渐加重,医院CT示胃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能
.08:
医院
.08.13:
胃镜:距门齿35cm后壁见一大片状粘膜粗糙,诊断食管粘膜病变,末端食管炎,萎缩性全胃炎
.08.14:
:1.(食管活检)鳞状细胞癌,免疫标记:CK7(-),CK20(-),P40(+),P63(+),Ki-67(+,40%);2.(胃窦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腺体肠上皮化生,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入住我科,予止痛、营养支持治疗
.08.16:
胸腹部CT示贲门及胃小弯侧胃壁增厚,左锁骨上、肝胃间隙、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
.08.17:
:左侧颈部Ⅲ、Ⅳ、Ⅴ区及多发低回声结节,部分融合,较大者24mm×14mm,诊断:左侧颈部低回声结节(考虑异常肿大淋巴结)
.08.20:
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左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08.22:
胃镜活检病理会诊返回:(食管活检)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免疫标记:CK7(-),CK20(-),P40(+),P63(+),EGFR(+),P53(3+),Ki-67(+,40%)
诊断:
胸下段食管鳞癌伴左颈部、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Ⅳ期癌性疼痛(伤害感受性,NRS:5分)
重度营养不良伴消瘦
2
治疗经过
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mgd1,mgd5+顺铂30mgd1-3,20mgd4”化疗2周期,耐受可,1周期后腹部胀痛好转,停止痛治疗
胸腹部CT:食管癌复查:
1)贲门及胃小弯侧胃壁稍增厚,较-8-15老片缩小;
2)左锁骨上、纵隔、肝胃间隙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部分较老片缩小
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mgd1,mgd5+顺铂30mgd1-4”化疗2周期,耐受可
胸腹部CT:食管癌复查:
1)食管壁未见明显增厚,贲门及胃小弯侧胃壁稍增厚,较-10-09老片相仿;
2)左锁骨上、纵隔、肝胃间隙、右侧膈肌脚间隙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较前腹膜后部分淋巴结增大,余大致相仿
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mgd1,mgd5+顺铂30mgd1-4”化疗联合“阿帕替尼0.5poqd”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3.41×10^9/L↓,中性粒细胞1.35×10^9/L↓,予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后恢复正常
2、暂未见周围神经病变
证据支持不同紫杉类药物主要差异汇总
循证医学证据白蛋白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比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
-研究设计
-患者基本特征
Nab-TP治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与sb-TP治疗组相似
-效果及生存
白蛋白紫杉醇组ORR为50%,DCR为81%,对比sb-TP组有所增加(50%vs30%;P=0.)、(81%vs65%;P=0.)
①Nab-TP组mPFS为6.1个月,sb-TP组mPFS为5.0个月,P=0.,具有显著改善
②Nab-TP组mOS为12.5个月,sb-TP组mOS为10.7个月,P=0.,有延长趋势
-不良事件
①白蛋白紫杉醇组的不良事件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②3-4级周围神经病变、肌痛、关节痛发生率较低,nab-TP联合组耐受性较好
白蛋白紫杉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