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中国食管癌防治工作成果初现,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在食管癌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值此第十五届世界食管疾病大会(OESO)召开之际,《医悦汇》特邀请中医院薛奇教授就我国食管癌的防治工作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访谈,以供交流!《医悦汇》:我国很早就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致死率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薛奇教授: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食管癌目前是我国发病率第6位、死亡率第4位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食管癌发病人数约为33.8万人,死亡人数约为25.8万人。

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在中国食管癌患者中,90%以上为鳞癌患者,发病多与环境、生活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相关。例如,我国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食管癌患者发病率较高,往往与这些地区的人民不良饮食习惯、某些营养物质缺乏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非常重视食管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开展科普宣教、营养干预等工作,帮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同时建立许多食管癌早期筛查基地,利用胃镜等手段对食管癌发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总体来看,通过这些工作持续不断开展,近些年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医悦汇》:在中国食管癌的国际化发展方面,中国与国际医疗机构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合作?相比有哪些可以改善之处?

薛奇教授:为了更好的提高中国食管癌的诊疗水平,我们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与国际医疗机构开展合作,最先是在食管癌的早诊早治方面,后来在食管癌的规范化诊疗推广上也相继开展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OESO作为世界级别的食管疾病大会,在食管疾病领域具有重大的学术影响力,今年首次在中国召开,这对中国食管癌国际化之路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相信未来,中国会与更多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如食管癌的发病机理、早诊早治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多个层面。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的基础研究水平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因为起步较晚,我们食管癌基础研究跟欧美的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交流合作。

《医悦汇》:近年来,食管癌的整体治疗中有哪些重要的进展?

薛奇教授:科技的发展给食管癌的诊治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首先,超声内镜等技术的引入,很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判断食管的分期,为更好地制定外科治疗策略提供了技术保证。其次,内镜下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癌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改善了食管癌的治疗结局。此外,随着胸腹腔镜以及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让早中期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方式更加微创化,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的创伤,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另外,食管癌新药研发近年来也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jbzl/7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