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似健康的年轻人会频频猝死

最近一个月,频频出现的猝死新闻,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猝死,成为很多人的健康焦虑。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有53%的人曾担心自己会猝死,在年轻的95后和00后中,有7%和9%的人经常甚至每天担心自己会猝死,而这群人,今年也才二十几岁。

中国的猝死现状到底怎样?它容易找上哪些人?如何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临床上,猝死一般指突然发生的死亡,主要是心脏突然停跳。

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大部分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年,我国因各种疾病死亡约1,万人,其中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死亡约万人,占到总死亡人数的43%,是中国人的第一大健康杀手。

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和高死亡占比的背后,意味着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公布的数据,预估我国每年会发生54.4万例心脏性猝死(SCD),大约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猝死倒下。

而这一现状,仍在继续恶化。

年轻人的猝死风险在升高

30年来,我国整体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从年的/10万,增长到年的/10万,每10万人死亡率是30年前的1.6倍。

在引起猝死的众多原因中,最常见的是两类:心脏性猝死、脑源性猝死。

上文提到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病因,你一定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排名第二的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脑梗」,是脑源性猝死的病因之一。

在过去30年里,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增长了%,仅这一个疾病造成的死亡,就约等于我国前五大癌症死亡人数的总和*。

(*年,死亡排名前五的癌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肝癌)

关联阅读

吉威医疗

冠心病知多少

死亡率快速增长的背后,年龄,是很关键的因素。

无论是冠心病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都和年龄关系密切,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攀升。

整体来说,年轻人确实更健康,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不算多,但分析各年龄段数据后发现:

近二十年来,年轻人的死亡占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

这样的变化,与我们各种主动或被动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藏在身边的猝死风险

到底什么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猝死又更偏爱哪些人呢?

?不良生活习惯,是猝死的危险诱因

?吸烟;

?饮酒;

?肥胖;

?熬夜;

?不健康饮食;

?久坐不动。

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对肺、血管以及心脏有害的物质。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烟草大国。数据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15~24岁的年轻人吸烟率在逐年上升。而非吸烟者也会遭受二手烟困扰,暴露率高达68.1%。

此外,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年中国成年居民检出率为29.1%)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显示,50%的中国成年人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甚至6~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中也接近20%体重超标。

久坐不动、油腻的外卖、重口味的零食……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都是造成猝死的隐性风险。

?代谢相关疾病,是猝死的基础

?血压增高(高血压);

?高血糖(糖尿病);

?高血脂(高脂血症)。

很多常见的慢性病,例如高血压、高血糖等,都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这些「老年病」,不仅越来越多,也在越来越年轻。

以高血压为例,年的数据显示,国人的发病年龄比50年代提早了10年,35岁至44岁人群的患病增长率男性为74%,女性为62%。

生活中,最好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

?过度疲劳,让猝死更近一步

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增加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猝死,还会提升因认知功能降低而发生事故的风险。人在紧张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速、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引起心梗发作。

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慢性疲劳应激,既是中青年人早发冠心病的病因,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在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占65%~80%。

比如,若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持续打游戏、看小说、追剧等会让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心肌耗氧量猛增,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旦出现某些突如其来的诱因,比如连续熬夜、酗酒、情绪大起大落等,就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猝死有哪些表现呢?

猝死的表征:心搏停止、呼吸停止、意识丧失、瞳孔散大。

心梗的快速识别

心梗的标志症状是心绞痛,很多患者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心绞痛,往往会把其他疾病与心绞痛混淆,不能准确地服药就医,耽误病情。那么,如何快速又准确地判断心绞痛呢?心绞痛的标志性症状中最典型的就是:肩、背痛,牙痛、嗓子疼,上腹部疼痛等。疼痛主要表现为:压迫感、挤压感或者胸部发紫、发闷,或者胸部不适、不痛快感。值得注意的是:典型心绞痛不表现为针刺、刀割、烧灼或撕裂样疼痛,也不会跳痛。心绞痛发生时也可能伴有其他症状:①最严重的表现为心脏骤停,也就是所谓的猝死;②部分人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急等不适;③还可能存在烦躁不安、冒冷汗、恶心呕吐、心慌恐惧、晕厥等症状。一般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会诱发心绞痛,但大多数心绞痛由于活动量增加而诱发,平静状态下发病则与冠脉痉挛有关。

突发心梗怎么办?

心梗急救应牢记两个“”

①及时拨打急救电话;②把握黄金救治分钟。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心梗死亡率的关键。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分钟内,每拖延1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同时在等待急救的时间里要做到这三点,才能有效救命:

1、不可随意搬动、扶起患者,同时避免患者情绪激动;

2、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3、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药。

为什么看起来挺健康的年轻人

会频频猝死?

因为只是「看起来健康」。

很多猝死的中青年,实际上已经患有冠心病,但平时没有症状,也没有做针对性检查。然后加上过度劳累、应激刺激等,最终导致心脏性猝死的悲剧。

而且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风险性和致命性更高。因为中青年人的血管比较光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容易出现大范围痉挛,导致大面积心肌缺血,增加猝死的发生率。而老年人一般有多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脏会逐渐适应,形成“侧支供血“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时,可通过侧支供血发挥补偿作用。而年轻人缺乏这种自我调整的“预适应”过程,心肌缺血后找不到其他通路补充。

那些因为加班而晚睡的日子,因为焦虑而吞下的烟酒,因为忙工作而忽视的心慌,因为不想动而没有锻炼的瞬间……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将疲惫的我们一点点推向猝死的深渊。

如果你曾担心过自己的健康,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不妨给自己设立一些小目标:

今天早睡十分钟;

明天多吃一点蔬菜;

挑战一月不喝甜饮料;

工作半小时站起来动一动;

一年去做一次全面体检;

……

猝死的悲剧,不应该一次又一次重现。这些小小的健康目标,就是自我拯救的第一步。

改变,就从今天开始吧

生活中10种情况可以预防

猝死的发生?

1.暴饮暴食

研究发现,每13例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就有1位在发病前曾经暴饮暴食,而且在暴饮暴食或的2小时内,心肌梗死风险更高。同样,过量饮酒会引起大脑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也可诱发心率失常。

建议是每餐七分饱,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尽量远离高油脂、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老年人更要少吃多餐。至于酒,老年人就尽量别喝了。

2.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大量增加,甚至发生急性缺血,引起心肌梗死。

建议每天尽量同一时间排便,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大便不通畅的时候,也可以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平时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果蔬和粗粮。

3.洗澡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而且长期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的缺血。饭后由于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不能马上洗澡。

建议不要在餐后和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和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10至20分钟即可。

4.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也会让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直接诱发心肌梗死。

建议运动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主,冠心病患者、老年人尽量避免竞技类体育运动。

5.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会让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从而引起胸痛、气短、休克等症状。另外。压力过大导致心脏负担过大,从而引起心脏病。

建议佛系生活,保持乐观心态,及时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连续熬夜加班。

6.早上起床

早晨清醒的时候,身体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苏醒,这时候猛地起床,很可能对心脏、关节造成突然的负担。

建议早上醒了以后,先躺十几秒,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关节,再缓慢坐起,然后过十几秒再下床。

7.打呼噜

打呼噜不是小病,而是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时还会诱发急性心梗。

建议睡觉打呼噜严重的人,赶紧到呼吸内科就诊,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确定是否为睡眠呼吸暂停,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排除风险。

8.气温骤变

气温骤降,会让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更用力地泵血,会给一部分人带来健康隐患。

建议冬天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秋裤带来的不只是温暖,还有健康。

9.学会给自己的减压

虽然从健康角度看,人不能一点没有压力,适当的压力能调动人体的机能和神经系统积极运转。但是压力也不能太大,不能持续时间过长,年轻人的生活要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地生活在压力下,如果感觉到压力很大,要给自己一些放松的时间。

建议平时的要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熬夜,生活规律,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10.定期体检

所有成年人特别是都市白领年轻人要定期体检,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控制体重,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素材来源:丁香园、科普中国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lcbx/6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