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段食管癌,是指发生于颈段食管的恶行肿瘤,从食管入口至胸骨上窝水平,长约5cm。早期吞咽困难症状不典型,待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侵犯下咽或喉返神经等其它毗邻器官。食管癌,大多发生于胸段,颈段食管癌占总食管癌约5%。因解剖位置特殊,毗邻重要器官,血管,神经,涉及食管,气管入口,治疗要综合考虑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等重要生存质量相关问题,可能需要头颈咽喉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显微外科,放疗科,肿瘤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综合评估和综合治疗,目前还是世界性医学课题。对于颈段食管癌治疗,美国NCCN指南推荐进行根治性的放化疗,不主张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仍有5%-8%的颈段食管癌接受了手术治疗。长期以来,无论欧洲,还是亚洲,我国,还是日本,都对颈段食管癌的治疗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但对于治疗方式,手术范围,综合治疗模式仍存很大争议。颈段食管癌,行咽,喉,食管全切除术(pharyngo-laryngo-esophagectomy,PLE),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颈段食管癌的金标准。代食管器官常用的有胃,结肠或空肠段间置口底吻合,各有优缺点。其中胃最为常用,操作简便,符合生理要求,吻合口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生存质量高,但存在术后永久性失音,胃液反流,顽固性咳嗽等缺陷。术后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约50%-70%和17%-45%。颈段食管癌,放化疗可获得与手术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近年来放疗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抗肿瘤药物的推陈出新,放化疗取得的佳绩值得期待。但也存在放化疗未控,复发,转移的风险,晚期容易形成食管入口的顽固性瘢痕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治疗也相当棘手。颈段食管癌,不是不治之症,但也还有许多待解难题。
用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原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勉励我辈后学,结束本期话题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