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老师讲伤寒论14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pfb1.net/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十四讲讲于04年月6日

如果还是没有确诊清楚,他又去发汗了,又用烧针火疗了,一错再错。这样伤阴又伤到根本的肾阳了,就会阳随阴脱。这种情况就要用四逆汤了,这是张仲景教给你的补救办法,不是一个方子用到底。

要时刻把握病人的症状和脉象有什么反应,时刻在观察她的阴阳变化,人体阳气虚了就是他四肢发凉等功能的衰退,阴虚就是他血液、津液等物质上的不足。四逆汤的附子、干姜合炙甘草,是两个辛味药和一个甘味药,二辛一甘是小泻脾汤,泻了脾阴就补了肾阳,土克水嘛。倪海厦在这里用的是桂枝加附子汤,他就是没详细看,其实第三十条就已经把这一条又解释了一遍。

第三十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讝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讝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讝语,故知病可愈”。自汗恶风的症状就像桂枝汤证,但用上后症状加剧了就错了,出现了脱阳和阴亏的、阴阳证共存的情况。甘草干姜汤和芍药甘草汤用完后,半夜的时候手脚也暖回来了,腿肚子也不抽筋儿了,脚也伸开了。用药后果然跟老师说的一样,怎么就知道是这样发展的呢?因为他的寸口脉虽然浮,但是还有点大,浮脉是因为外面有风寒,大而空是因为里面虚了,并不是沉而有力。是因为没有津液了,是阳气往外漂浮的症状,如果大而又力是里面阳气足的阳明证。有风是外面有表,身上就会发烧,有点恶风。虚了就是里面血亏了,一按下面跟葱管儿一样是空的,所以就抽筋儿了。这种情况下用药就得非常小心了,马上就会转阴转阳了,因为身体太虚。用阳药可能阴液受损,用阴药马上就阳气不足。大概一看是个桂枝汤,其实不是,徒弟肯定用了桂枝加附子汤。又加大了桂枝的用量,他以为是寒症,大出汗出现了亡阳的症状。他才出现了四肢冷的阳脱了,以及咽中干、烦躁的阴虚症状。阳明证本身就化热了,出现了大便干燥、谵语烦乱。阳明证和少阴证共存,胃阳不足就用甘草干姜汤,到半夜阳气复还。

两脚热了但还没有解决脚抽筋儿的问题,因为他没有用阴药补他的津液,然后再用芍药甘草汤。然后他的脚才伸展开了,后用调胃承气汤把他的阳明内热清理掉,阳明有热会使他的阴液一直在耗失。因为阳明经的大肠热直接通到少阴,能内竭少阴真水,所以在阳明上张仲景会急下存阴。虽然阳明无死证,耗伤少阴真水时间长了就会转到少阴上。你老误治,不去给他清理阳明,阳明多气多血,它就会伤到阴。他的谵语停止病就好了,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挺简单的病因为诊断错误造成差点出了危险。张仲景就把这些变证和坏证补救的方法都教给你了,温病派的理论是阴阳相生,阴能令阳生,阳能令阴生。一看阴阳两虚就先补阴,而张仲景就先生阳,阳回阴自生,这样就会导致一个救回来了、一个就把命丢了。三十条以前基本上都是桂枝汤的加减,三十条以后就讲了太阳伤寒麻黄汤一类的方子了。

第三十一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桂枝、芍药的量都一样,就是桂枝加葛根汤里面又加了一个麻黄,因为他是无汗恶风,颈椎病受寒就会脖子或后背老硬,不出汗就是用葛根汤,出汗就用桂枝加葛根汤。尤其是新采的麻黄,不管新旧煮药时上面都飘一层浮沫,里面就含麻黄碱,能兴奋神经、增加心跳。一般得先煮,把沫漂去,病人喝后就不心烦了。张仲景的药不泡、先熬,其余的方法就跟桂枝汤一样,所以吃中药得让他忌口。喝这药还喝饮料肯定效果不好。可以吃得清淡一些,或者让你喝热粥一碗以养胃气,这就是教给你怎么护理。

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这是《神农本草经》介绍的麻黄,它能发表出汗,有治咳嗽喘的作用。因为它是一个纯阳药,所以植麻黄之地冬不藏雪,所以它是阳气非常旺的药。在经方里面它就是青龙,它是青色的,中间是空的,里面的心是黄的。它能深入到阴寒的内部,走皮毛,打开阴寒凝结。所以说“麻黄草性情傲,破三关、通七窍,各个毛孔都走到”。我前两天用葛根汤合上理中汤治疗了一个脸上老起痘痘的病人,到美容院必须的挑开那些痘痘,里面有了硬核儿。用了药以后他的痘痘硬块儿自己就掉了,这些痘痘也不是太红,他胃的阳气不足。所以他的那些痘痘走到一半儿就走不出来了,又回不去了就在脸上干巴了。用药后胃气中阳足了,再用葛根汤走皮毛,走阳明经是走脸的。满脸痘痘是阳明经气差了,里面的麻黄能走到皮毛的最末端。阴寒凝结到少阴了,用了麻附辛中的麻黄都能把阴寒提到太阳上,还能破阴液凝聚的阴疮。颈椎病就是太阳经被风寒闭塞住了,开眼的人就看到太阳经像两条河一样冒着热气往上漂。受寒后项背强急,就用麻黄桂枝这些药把它打开,把风寒赶出去,回复它的营卫之气的气化。又解表又走肌肉,里面是桂枝和葛根,葛根可以起阴气、走小肠,蒸化膀胱寒水形成营卫之气顺膀胱经气化上行,以护卫全身。因为风寒首先犯到皮毛上,用葛根汤就能解决项背强紧的问题。

第三十二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方二”。阳明是热证,应该大便干,反而会下利。这是因为风寒通过皮毛传到了太阳小肠火中,火被风寒郁闭住以后,就不能气化膀胱寒水了。导致小肠里面的营养物质下泄,受寒是从太阳膀胱走到阳明的。小肠是升清降浊的,它的升清功能就会失常。这种拉稀不是因为太阴脾的虚寒,太阴下利的大便是不臭的,所以张仲景用得是葛根汤。这种下利的特点是比较臭、稀,有可能是喷射出来的,因为只是小肠经受寒了,其他经脉还是热的,到阳明经马上就化热了。许多小孩子的稀便发黄,想憋都憋不住。当然他还是有外面恶寒的症状,如果是纯拉稀、没有表证,就是葛根芩连汤证了,葛根可以把水液输送到经脉上。

第三十三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三。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这一条没下利但有恶心呕逆,还是葛根汤只不过加了半夏,张仲景用药特点一般出现呕逆都用半夏,小柴胡汤出现呕逆的情况下也是半夏。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半夏就是右降药,降阳明胃气。这个呕吐不是少阳证,一般少阳经有病就是干呕、脉弦、寒热往来、头晕、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如果没有这些症状,有脉浮、呕吐、身上发冷、肉皮发紧的症状,就用葛根汤加半夏。

第三十四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他是桂枝汤表征,肯定能看到肠胃里有一些热症,因为人和人的体质不一样。医生没有注意到表证,看到自汗出以为是阳明证,或者一两天没有大便。因为太阳证下不厌迟,病在表上有一两天没有大便不要管他。人体的抵抗力在肠胃,正气都在去攻表,就顾不着大便了。大便这里得到的阳气和津液就少了,就可能一两天没有大便,这种情况只要你把表解开了以后,人体的阳气和津液自回,大肠得到濡润自然大便就下来了。这种情况还不到阳明证的那种热的程度,真正的阳明证是自汗出、恶热、没有风寒了、口干渴、口苦、舌苔黄。这种情况下会大便干,你才可以用泻法或清法,白虎堂证还不能泻,还得要解表清利。

到了承气汤证,阳明大肠内实了以后,喝了点小承气汤,得矢气放屁了,知道你大肠里面有燥屎了,才给你用大承气汤呢。有表证你要泻,往往会引邪入里内陷了,所以不能轻易泻。桂枝汤证可能是误诊,也可能是里面真有热,下得厉害没用解表药就出现问题了。下了以后风寒入里化热了,阳气下泄,风寒走到阳明肠胃上就拉稀了。把抵抗力泻下去了。脉比较快说明还有抗争的能力,还是有表证没有解开,挟热下利了。这种大便就是又黄又臭,有鸡蛋黄一样的风沫儿,肛门是比较红的,小孩们得这个病特别多。有热泻就不能用理中汤一类的热药了,内热体质受风寒应该辛凉解表,他却给用了下法,就有了心烦的阳明症状了。葛根提阴气,又加强太阳经辛凉解表的作用。黄芩偏重清上焦的肺热,黄连清胃和大肠等中焦和下焦里的热,汗出而喘就是上中下三焦都有热了。在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下,吸收不了的肠胃里的东西就腐败了,倪海厦说炙甘草能把肠胃里变质的东西清理掉。炙甘草还可以补胃气、养胃阴,黄芩和黄连本身就是消炎药,把热清掉病毒就没了生长的环境了,下利就止住了。

视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aichangsteel.com/jbjb/4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