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
手术是许多肿瘤的首选方法,
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是巩固手术疗效的主要手段。
但是许多人对术前新辅助治疗模式还是较为陌生。
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能帮助缩小肿瘤、
降低肿瘤分期,
让肿瘤切除更容易,
让根治效果更好!
而且,
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还有着更为深远的临床意义——
医院胸部肿瘤外科主任王昊主任医师来解析一下!
食管癌患者术后肿瘤完全消失提起食管癌,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肝癌、肺癌、胃癌等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患者进食差,营养不良,病程时长,患者痛苦不堪、预后极差。严酷的食管癌治疗现在让人们谈“食管癌”色变!年5月7日,医院胸部肿瘤外科主任王昊团队却在新辅助治疗后,通过胸腔镜下行经腹右胸食道癌根治术让一位食管癌患者达到了彻底的根治——术后显微镜下的病理报告显示: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真正让患者达到了彻底治愈!在临床上,医师一般通过CT的检查进行肿瘤治疗的疗效评价。CT影像学上将肿瘤缩小一半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称为部分缓解;所见肿瘤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称为完全缓解。但是,即便是CT下完全缓解在显微镜下依然可以看到肿瘤的少量残留。如果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确没有残留,就称作完全病理缓解,也是肿瘤治疗的终极目标。“看到患者的肿瘤完全、彻底地消失,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是医生最开心的事儿!”王昊说。51岁的刘先生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于2月28日到医院胸部肿瘤外科就诊。胸部ct显示:患者食道胸下段占位;胃镜取活检病理诊断明确:食道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彩超报告锁骨上淋巴结未见肿大淋巴结。
“由于肿瘤巨大,不能直接实施手术。我们先给患者做了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想通过单纯的化疗将肿瘤缩小。但是我们发现单一的化疗效果不理想,就马上给患者做了25次的新辅助放疗。”王昊解释说,肿瘤位于食道中下段,已经很大了,分期为T3-4N1-2M0,属中晚期。肿瘤所在位置前有心脏、后有脊柱,加之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紧密,直接手术很难彻底切除。于是,在综合评估了刘先生各方面的情况后,王昊先为刘先生做了新辅助化疗,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新辅助放疗紧随而至。
通过25次放射治疗,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通过复查胸部CT,发现肿瘤缩小了50%,评价疗效为PR(部分缓解)。新辅助放疗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手术时机成熟了。
放疗结束休养5周后,王昊团队于5月7日为刘先生实施了全麻下胸腔镜下行经腹右胸食道癌根治术。
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手术成功完成,术后病理回报,肿瘤呈现完全病理缓解。术后第4天,患者开始进食,术后第12天时候顺利出院。
“肿瘤治疗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控制不利、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王昊介绍说,年的食管癌治疗指南提出,对于局部进展期可切除的食管癌,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单纯手术治疗仅能清除肉眼可见的肿瘤、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为肿瘤术后复发及转移埋下了隐患。因此,对于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我们建议进行术前放、化疗。通过术前放、化疗,利用放射线及药物杀灭放疗靶区的癌细胞后,再结合手术治疗,肿瘤的复发转移率明显减低,治疗效果较单纯采用手术有所改善。术前新辅助治疗原来这么有用!得了肿瘤怎么办?能手术当然要尽快手术了!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认知。其实,得了肿瘤并非越快手术越好!如今,从乳腺癌引入的一个相关性概念——新辅助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新辅助治疗主要是指在术前进行的一系列治疗:如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新辅助免疫治疗、新辅助靶向治疗等等。新辅助治疗有何好处呢?王昊将其归为三点:
●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有利于远期预后;
●通过对可见肿瘤对药物的反应变化,可非常简单地明确评估药物疗效,为未来肿瘤药物治疗打下基础。
王昊解释说,降低手术分期会让患者获益,比如患者就诊时肿瘤分期较晚、肿瘤较大,贸然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不仅难度大、而且损伤范围广,甚至由于某些重要脏器的侵犯会导致无法手术。通过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后,使肿瘤缩小,达到部分缓解甚至完全缓解的临床效果,这时再行手术治疗,手术风险相应降低,对患者的预后也更好,更关键的是有些重要脏器可以避免切除或者切除的范围减少。比如不能保乳的乳腺癌手术可以保乳了、不能保肛的低位直肠癌手术可以保肛了,肺癌新辅助治疗可以将肺叶切除范围减少了等等。此外,肿瘤是一种全身疾病,手术治疗后,往往要继续进行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性的综合治疗。那么,术后的一系列治疗是否有效?就要看肿瘤是否会复发、转移了,术后一旦很快转移,则意味着治疗失败,甚至无法挽回。“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可以对术后治疗效果进行预判,比如这位食管癌患者,如果不做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而是直接手术,术后再化疗,肿瘤可能会很快复发。”王昊解释说,正是因为术前肿瘤还在体内的情况下为患者做了化疗,通过对体内的肿瘤变化才能知道他对化疗敏感不敏感,化疗治疗有效还是无效。因此,肿瘤是判定治疗是否有效的“参照物”,一旦肿瘤被切除“参照物”消失,术后采取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就全凭肿瘤是否复发、转移来判定了,失去了先机。因此,术前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正确制定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减少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周期。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让患者获益“过去有人担心术前做放、化疗会影响术后患者的体力恢复和手术后效果。”王昊解释说,术前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确可导致肿瘤与周围组织炎症水肿,增加了手术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术中与术后出血量等不足,但是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及手术医师技术成熟,微创术式治疗食管癌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因此将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与微创食管癌根治手术相结合已经被胸外科认定为一种安全、可行的食管癌综合治疗模式。“我们将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与胸腔镜微创技术结合起来为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已与国内主流术式接轨。”王昊表示,近年来食管癌的治疗有两个重要进展:一是系统的术前新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二是微创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显著减少了肿瘤患者的手术后术后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避免传统开胸手术造成的巨大创伤。因此,二者结合的综合治疗是让患者获益最大的。据了解,自年医院胸部肿瘤外科开展胸腔镜肺癌、食管癌手术以来,技术越来越成熟,年全年共完成多例胸腔镜手术,其中近30例为食管癌根治术。“今年4月份我们做了17台胸腔镜手术,其中肺癌11台、纵膈胸腺癌3台、食管癌3台。”王昊介绍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手术有中断,目前总共做了10多台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温馨提示:吞咽不适要警惕食管癌王昊介绍说,食管癌的发病分布与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地域、生活环境、饮食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等有一定关系。“比如缺乏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生活习惯上嗜好烟、酒、热食、热饮、口腔不洁等都可能引发食管癌。”王昊强特,特别是长期饮烈性酒、嗜好吸烟,食物过硬、过热、进食过快等,会对食道黏膜产生慢性刺激,引发炎症,包括创伤或口腔不洁、龋齿等均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这位患者就很典型,他从10几岁就开始抽烟,抽了30多年,每天3包烟,手术前一周才戒了烟。”王昊提醒,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症状时轻时重,进展缓慢,“大部分食管癌患者都是因为吞咽困难就诊的,一旦有了这种症状,多数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了。”王昊说,非常早期的食管癌可以做消化内镜下的黏膜剥离,避免了手术的痛苦,因此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