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爷,从年8月起上腹疼痛,呕吐,呃逆,纳少,纳食不化,疲乏无力,到院进行检查,胃镜检查:胃底及贲门巨大溃疡,活检病理:(胃底)高中分化腺癌。腹部CT:贲门胃底部肿块影范围5×6cm周边不清。肝、脾、胰、肾、腹腔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胸部CT:双肺肺大泡,左肺条索状影(慢支)因家属考虑患者年岁高,且有慢性肺部疾患,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同意剖腹探查手术,于年10月初求中医治疗。
案例接诊专家
运用扶正祛邪·抗癌消瘤体系,以解决“毒郁虚”为出发点,在治疗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道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舌癌、口咽癌、胆管癌、胰腺癌、鼻咽癌、宫颈癌、淋巴癌、脑瘤、骨癌、膀胱癌、皮肤癌、脂肪瘤等多种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胃癌患者案例
患者:钱大爷,75岁,胃癌。
症见:慢性病容,胃脘胀痛,纳差,纳食不化,呕吐,呃逆,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中医辨证:脾肾阳虚,肝胃不和。
治则:“中医扶正抗癌消瘤体系”补脾益气,温中和胃,化瘀散结。
(许其旺主任在给患者分析病情)
1
二诊:
服上方20剂,胃脘胀痛好转,呕吐、呃逆缓解,仍头晕乏力,视物模糊,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2
三诊:
胃脘胀痛缓解,纳食渐增,仍呕吐呃逆,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3
四诊:
服上方治疗2至3月稍作调整,诸症平稳,仅体乏无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弱。守方治疗。
4
五诊:
腹胀、腹痛,呕吐、呃逆均缓解,纳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5
六诊:
复查CT:贲门胃底部肿块影5×6cm,肝,脾,胰,肾,腹腔腹膜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体力增加,食纳好转,续上方治疗。
中医典籍中无胃癌之病名,按临床表现分析,胃癌属于祖国医学“噎膈”、“反胃”、“胃反”、“翻胃”、“胃脘痛”、“积聚”等病证范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施治应对胃癌
肝胃不和型:临床常见胃脘胀满,时时作痛,串及两胁,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即呕吐反胃,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多因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理气、疏肝解郁。
脾胃虚寒型:临床常见胃脘胀痛,喜温喜按,或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食入经久仍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苍白无华,神疲肢凉,或便溏浮肿,舌质淡胖或有齿迹,苔白滑润,脉沉细缓或细濡。多因脾胃虚寒、中焦不运所致。
瘀毒内阻型:临床常见胃脘刺痛,灼热灼痛,食后痛剧,口干思饮,脘胀拒按,心下痞块,或有呕血、便血,肌肤枯燥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点,脉沉弦、细涩或弦数。多因瘀毒内阻、血瘀胃热所致。治宜解毒祛瘀、清热养阴。
气血双亏型:晚期胃癌可见重度贫血,面色苍白无华,面目虚肿,畏寒身冷,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纳少乏味,形体羸瘦,上腹包块明显,舌质淡胖,白苔,脉虚细无力或虚大。多因气血双亏、脾肾不足所致。治宜补气养血、健脾补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